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292章 龙虎山天师——张宇初

第292章 龙虎山天师——张宇初(2/3)

武帝小时候有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所以对此深有感触,但‘种好田、吃饱饭’短短六个字,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古往今来,又有几位帝王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此时坐上皇位的是建文那个小王八蛋,他能做到这一点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原吉想了想,当即对着朱棣躬身认真的说道:

    “不能,绝对不能!”

    “自建文登基,江浙文官集团如日中天,文泰、黄子澄之流把持朝纲。这位新君一即位,不谋民生福祉,反倒频出偏袒士绅的政令,将文官地位抬至九重,却对农桑大计敷衍塞责。”

    “所谓惠民之举,不过是减免江浙赋税的空架子,这般本末倒置,当真是荒唐至极!”

    “这绝非因他年少懵懂,而是深居九重宫禁,早已不知稼穑艰难、百姓困苦。面对文官的花言巧语,他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终究沦为权臣手中的傀儡。”

    “这般君主,如何担得起治国安邦的大任!”

    朱棣点了点头,朗声说道:“那便是了!”

    “朕刚开始的时候,虽体恤民生,但依旧大兴功绩,做的不够好,但现在有了陈兄弟的出谋划策,朕坚信能做到!”

    “摊丁入亩,让百姓挣脱徭役枷锁;以白银宝钞定乾坤,斩断盘剥黑手;待土豆广植、化肥普及,再辅以商路补贴,百姓既能饱腹,更能鼓了钱袋。”

    “徭役之重、盘剥之狠、生计之艰,这压在百姓肩头的三座大山,朕必亲手掀翻!到那时,即便在九泉之下见了父皇,朕也能昂首挺胸!青史纵有万千评说,朕也要在史笔上刻下 —— 永乐一朝坐江山,只为天下人活得像个人!”

    夏原吉喉头几不可察地颤动,素来沉稳的面容泛起潮红,他深深吸气,肃穆道:“陛下以苍生为念,实乃社稷之幸、黎民之福!臣虽驽钝,亦愿肝脑涂地!”

    这绝非逢迎之语。

    自建文年间起,他便在户部执掌钱粮,亲历新帝推行新政,目睹江浙赋税乱象丛生、民生凋敝。

    而今立于永乐朝堂,见陛下开疆拓土却不忘恤民,改革旧制而心系苍生。

    两相对比,一个空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能,一个既有雄才大略又懂民生疾苦。

    高下立判!

    …………………………

    龙虎山。

    云雾缭绕,仿若仙境。

    山峰巍峨耸立,似龙腾虎跃,又若利剑直插云霄。

    山间古树参天,枝叶繁茂,遮蔽了大部分阳光,只留得斑驳光影洒在蜿蜒的石阶之上。

    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添山林幽静。

    山路上,

    十多名锦衣卫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步伐整齐而有力地朝着道馆走去。

    队伍由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带领。

    他神情冷峻,隐隐透露出一股肃杀之气,所过之处,惊起林间飞鸟。

    在群山环抱之中,一座气势恢宏的道观拔地而起。

    道观内,

    香火袅袅。

    隐约可见三清神像庄严肃穆。

    此时,

    正一教第四十三代龙虎山天师——张宇初,正端坐在道馆深处的静室之中。

    他身着一袭素色道袍,鹤发童颜,身材微胖……两百多斤左右,手持拂尘,双目微闭,似在参透天地玄机。

    下一刻,

    一位道童急匆匆的走进来了,禀告道:

    “天师,朝廷锦衣指挥使纪纲求见。”

    话落,

    张宇初身上的仙风道骨赫然消失不见,转而是脸颊似乎是因为恐惧害怕的轻轻抽搐。

    他脸色难看的站起身来,小腿轻微的颤抖着,险些一个没站稳,跪倒在自己徒孙面前。

    这其实不怪他,而是大明皇室带给他的印象实在不好。

    明朝洪武年间,张宇初身为正一教第四十三代天师,入京朝觐明太祖朱元璋。

    看到张宇初‘天师’的头衔,朱元璋眉头一皱,心下不悦。

    询问道:

    “天岂有师乎?”

    皇帝不过天子,道士能称为天师吗?

    吓的张宇初连夜改天师之名。

    最终朱元璋颁布皇命:

    敕命‘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

    天师之名传承千年,在道教内部和民间,依然以‘天师’称呼道教正一教主。

    但老朱登基以来,杀伐果断,洪武四大案,随便拿出一件那可都是数万人的性命。

    传承千年又如何?

    张宇初身为龙虎山天师,主要职责并不是传道,而是将道通延续。

    脸不脸在这方面,不值一提!

    自那以后,龙虎山道通就不受洪武帝待见;又或者是大明境内的所有信仰,都不受洪武帝待见。

    好不容易熬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