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意气风发地一按控制面板上的按钮:“看好了!精准播种模式——启动!”
“嗡——!”机器发出悦耳的运转声。只见多条机械臂同时挥动,从不同的种子储存仓里抓取出一小撮撮不同种类的种子,小麦、玉米、树果种子、甚至是一些蔬菜种子。机械臂在空中划出优美而精准的彩虹弧线。
金黄的麦种、翠绿的菜籽、深褐的树果种……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小精灵,在阳光下拉出彩色的轨迹,然后分毫不差地、均匀地落入展位前早已划分好的、不同作物的展示格里。一粒都没有撒在外面。
“哇哦!好厉害!”
“这播种也太准了吧!”
“毛毛农场的小发明家真了不起!”
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阵阵惊叹和掌声,连镇长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立秋在驾驶座上挺直了腰板,得意地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金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的皮卡丘和卡蒂狗也在旁边兴奋地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小寒正在展位另一侧帮忙摆放展示的树果。她踮着脚想把一筐沉甸甸的文柚果放到高架上,结果筐子一歪,眼看就要掉下来砸到旁边展示的毛崖蟹陶罐。
“小心!”小寒惊呼。
她的雪绒蛾反应极快,如同离弦的白色箭矢般俯冲而下,翅膀急速扇动,细密如星尘的冰凉鳞粉瞬间大量喷涌而出,在筐子和陶罐之间形成了一张柔韧、富有弹性的半透明缓冲网。
沉重的文柚果筐砸在网上,如同落入棉花堆,被稳稳托住,然后被雪绒蛾用巧劲引导着轻轻放在地上,毫发无损。
与此同时,寒露的变异毛崖蟹也行动了。它敏锐地发现刚才肯泰罗搬运时,一块介绍毛崖蟹生态习性的展板被碰得有点歪斜。它迅速爬过去,举起那闪耀着虹彩光泽的巨大蟹钳,轻轻一推一顶,展板立刻恢复了垂直。
当它调整时,甲壳上流动的磷光恰好反射在旁边展板的宣传语上,将其中一个因为褪色而显得模糊的“蟹”字笔画,神奇地“补全”了,引来旁边几位老农场主啧啧称奇。
外婆落月,戴着她的宽边草帽,拄着一根打磨光滑的青竹杖,正带着温和而精明的笑容在自家展位前踱步巡视。她目光如炬,检查着每一个细节。青竹杖的杖头悬挂着一个小小的黄铜铃铛,随着她的步伐发出清脆悦耳的“叮铃”声。
这铃声仿佛是一个信号。每当铃声响起,守护在展位旁,负责给展示盆栽保湿降温的西狮海壬,就会优雅地摆动尾鳍,掀起一股极其精纯、细密如薄纱、带着清凉水汽的薄雾,均匀地洒在盆栽的叶片上,让它们在阳光下保持最佳状态。
这一人一宝可梦的默契配合,无声地展示着毛毛农场精细管理的底蕴,引得不少同行驻足观察。
外公停云则被几位相熟的老农场主围在展位旁。他深蓝色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指着展位上乖乖当展示品的毛崖蟹幼崽,以及旁边在展位上走来走去活蹦乱跳的成年个体,中气十足地分享着养殖经验:“…关键就是这生存环境和饮食!我们农场那高高的山崖,配上我们家饲育家小露露精心搭配的食物,才能养出这么漂亮的光泽和结实的蟹钳!老李头,你那食物太一般了,得改改…” 他的热带龙温顺地站在一旁,宽大的芭蕉叶翅膀偶尔扇动,带来舒适的微风。
技术展示区是年轻人和创新者的舞台,也吸引了许多渴望了解新技术的农场主。这里飘散着各种新鲜有趣的气息:新式有机肥料的味道、刚切割的木材清香,甚至还有立秋用他带来的小型爆米花机现场制作的、散发着诱人焦糖甜香的爆米花。
立秋此刻正成为焦点。他的另一项得意之作“全自动收割助手”,正稳定而高效地运行着。这台机器看起来比他之前的“收割者”小巧精致许多,机械臂灵活地在模拟的小型麦田展示区里穿梭。
它精准地识别出成熟的“麦穗”(用金色绒线仿制),锋利的切割刃无声划过,麦穗被整齐地切断、收集,同时还能自动将麦秆粉碎还田。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引来围观者阵阵赞叹。
“小伙子,你这机器能识别倒伏的麦子吗?”一位脸庞黝黑、手上布满老茧的老农场主饶有兴趣地问,他经营着镇上最大的麦田。
“当然可以,老伯!”立秋眼睛一亮,立刻蹲下身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操作了几下,然后指着传感器区域,“您看,这里装了多光谱和压力感应器,就算麦子倒了,只要没完全贴地,它也能识别出来,调整切割角度,保证收获率!而且能耗很低,用的是太阳能板和高效蓄电池,我的皮卡丘还能应急充电!”
说着,他的皮卡丘“皮卡皮”地叫了一声,脸颊电气囊“噼啪”闪了一下,似乎在证明自己很能干。老农场主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许。
寒露也被技术区一台新型土壤检测仪吸引,正和旁边一位经营有机果园的阿姨交流着土壤酸碱度对不同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