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失落感和自我怀疑,如同沉重的枷锁,比石膏更牢固地禁锢着他。他沉默地躺在那里,看着康复室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那条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的路,那条他跑了十几年、熟悉得闭着眼都能开的路,可能……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
出院的日子终于到了。天气阴沉,冷风卷着零星的枯叶在街道上打着旋儿。公孙亮拄着沉重的金属腋拐,右腿的石膏已经换成了更轻便的固定支具,但走路依旧艰难。每一步挪动,都需要先将腋拐向前探出一步,再拖着笨重无力的右腿,小心翼翼地向前蹭一小步,左臂的石膏虽然拆了,但依旧用三角巾悬吊着,动作僵硬而迟缓。父亲佝偻着背,拎着简单的行李袋,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边,不时紧张地伸出手想要搀扶,又怕碰到他的伤处。
推开家门,一股熟悉又带着点陌生味道的暖意扑面而来。是家的味道,混合着饭菜的香气和淡淡的消毒水味(南宫婉提前做了大扫除)。
“爸爸!”小涛像颗小炮弹一样从房间里冲出来,惊喜地扑向公孙亮,却在离他还有一步远的地方猛地刹住车,仰着小脸,大眼睛里满是担忧和小心翼翼,“爸爸,你的腿还疼吗?妈妈说你受伤了,不能抱我……”
孩子懂事得让人心酸。公孙亮心头一热,想蹲下身摸摸儿子的头,却被笨重的支具和腋拐限制着,只能勉强扯出一个笑容:“爸爸好多了,不疼。涛涛真乖。”
南宫婉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看到公孙亮,她脸上立刻绽开一个温暖的笑容:“回来了!路上累了吧?快坐下歇歇!饭马上就好!” 她快步走过来,很自然地想要接过公孙亮腋下的拐杖。
“不用,我自己能行。”公孙亮下意识地避开了她的手,声音有些生硬。他不想像个真正的废人一样,连走路都需要人伺候。他倔强地、一步一顿地挪到沙发边,笨拙地扶着沙发扶手,慢慢坐了下去,整个过程笨拙而艰难,额头上又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南宫婉的手顿在半空,脸上的笑容微微凝滞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转身去倒水:“喝点热水。”
家,还是那个家。家具陈设都没变,但空气中似乎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茶几上堆着几本社区宣传册和“暖心港湾”的值班排班表。墙上贴着小涛新得的“进步之星”小奖状。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气里,似乎少了点他熟悉的味道,多了点说不出的新意。
晚饭时,气氛有些微妙的凝滞。公孙亮笨拙地用左手拿着勺子,动作别扭而缓慢。南宫婉细心地帮他夹菜,小涛叽叽喳喳地讲着学校里的趣事,讲着在“暖心港湾”和小伙伴玩的新游戏,讲着张老师教的新知识。
“妈妈可厉害了!她是‘站长’!大家都听她的!”小涛的语气里充满了崇拜。
南宫婉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什么站长,就是大家信任,帮忙组织组织。”
“今天下午‘巧手坊’那边,李奶奶她们做的丝网花真好看,准备下周义卖呢。”南宫婉自然地聊起互助站的事,“王大妈还说,想让你爸也过去乐龄角下下棋呢。”
父亲连忙摆手:“我哪会下什么棋,别添乱了。”
公孙亮默默地听着,用勺子艰难地扒拉着碗里的饭粒。他像一个误入别人领地的旁观者,听着妻子和儿子谈论着他完全陌生的生活,一种强烈的疏离感和被排斥感油然而生。这个家,在他缺席的日子里,已经形成了新的节奏和重心,而他,像个突兀插入的多余零件,格格不入。
“我……”他放下勺子,犹豫着开口,声音有些干涩,“我明天……去物流公司那边看看?之前联系过,好像……有仓库管理的岗位在招人。”这是他躺在病床上反复思量后的决定。长途车是开不了了,总得找条新的活路。
南宫婉夹菜的动作顿住了。她抬起头,看着公孙亮,眼神有些复杂,沉默了几秒才说:“亮子,不急这一两天。你刚出院,身体还没恢复好。仓库管理也得搬搬抬抬,你腿脚现在不方便,别逞强。家里……暂时还过得去。”她的语气很温和,是关心,但听在公孙亮耳中,却像是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刚刚鼓起的一丝重新证明自己的勇气。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更沉默地低下头,机械地往嘴里塞着已经尝不出滋味的饭菜。
---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天气难得放晴。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光斑。公孙亮坐在沙发上,腿上盖着薄毯,百无聊赖地换着电视频道。右腿依旧沉重麻木,康复训练后的肌肉酸痛阵阵袭来。无所事事的空虚感和身为累赘的自卑感,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越收越紧。
“亮子,我去趟‘暖心港湾’,今天轮到我值班。小涛下午有绘画班,我顺路送他过去,大概五点左右回来。”南宫婉一边快速地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