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这空旷明亮的场地,所有人都露出了欣慰和期待的笑容。南宫婉站在场地中央,午后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在她沾满灰尘却笑容灿烂的脸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这里,就是她们“互助寡妇”们未来的营盘!
---
硬件清理完毕,软性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南宫婉和赵主任召集了几位核心志愿者(王大妈、刘阿姨、退休的张老师、热心肠的李大爷等),在刚清理出来的活动室里开了个“圆桌会议”——其实就是搬了几张从社区仓库找来的旧但结实的折叠桌椅围成一圈。
南宫婉拿出自己细化过的方案和分区图铺在桌上:“地方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把它用起来。我初步想了几个分区,大家看看行不行?”
1. **“乐龄角”:** 靠窗光线好的地方,摆放舒适的旧沙发(社区仓库淘换的)、几张方桌和椅子。供老人们白天在这里休息、看报、下棋、打牌、做手工。墙上可以弄个简单的展示板,贴老人们的书画作品、手工作品。
2. **“四点半课堂”:** 中间区域,摆放几套高度适合孩子的旧课桌椅(也是淘换的),设立一个小图书角(号召大家捐书),一个益智玩具角(简单安全的棋类、积木)。主要供放学后的孩子写作业、阅读、安全游戏。
3. **“巧手坊”:** 靠里一点的位置,摆张大桌子。王大妈提议可以教孩子们或者有兴趣的老人织毛衣、做简单手工(剪纸、折纸等)。
4. **“值班角”:** 门口附近,放一张桌子,作为志愿者值班、登记、处理简单事务的地方。
“好!分区很合理!”退休的张老师推了推眼镜,第一个赞同,“尤其是‘四点半课堂’,太有必要了!我退休前就是小学老师,辅导作业这块我可以负责起来!”
“手工这块交给我!”王大妈拍着胸脯,“我家里毛线多的是,先捐出来!教孩子们织个围巾手套,多好!”
“值班排班表得弄个详细的,”李大爷做事严谨,“谁哪天有空,值多久,得明确。我腿脚还行,可以多值下午孩子放学那段时间。”
刘阿姨则关心细节:“孩子们的安全最重要!咱们得定个规矩,家长必须亲自接送签字,不能让孩子自己乱跑。还有,得准备点简单的急救药品,创可贴、碘伏什么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情高涨地补充着细节,完善着方案。南宫婉飞快地记录着,心中充满了被支持和信任的暖流。她不再是孤军奋战,她的身后,站着整个社区温暖的“同盟军”。
接下来几天,南宫婉忙得像只高速旋转的陀螺。她带着小涛(小涛的病终于好了,成了她的小跟班)泡在社区仓库里“淘宝”,把那些淘汰下来但还能用的桌椅板凳、旧书架、旧沙发仔细挑选、擦拭干净。赵主任也发动关系,找来一些废弃但完好的展板、白板。王大妈、刘阿姨她们则从自己家里拿来了多余的坐垫、桌布、绿植,甚至贡献出了家里的旧书籍和玩具。
小小的活动室,在众人的巧手装扮下,一天天变得温馨起来。旧沙发铺上了干净的格子布,摆上了软垫;旧课桌椅被擦得锃亮,整齐排列;小图书角的书架上,书籍虽然新旧不一,但种类丰富,童话、科普、绘本都有;巧手坊的大桌子上,摆上了王大妈带来的各色毛线和几副旧扑克牌;门口的值班桌旁,贴上了由张老师手写的、字迹娟秀的值班表和注意事项。窗台上,几盆绿萝生机勃勃。
南宫婉还特意用彩纸剪了几个大字,贴在进门最显眼的墙上:“暖心港湾——我们自己的互助小站!” 旁边还画了一个简单的简笔画:几个手拉手的小人,围着一个小房子。朴素,却充满了温暖的寓意。
看着这个由众人心血一点点搭建起来的“港湾”,南宫婉的眼眶忍不住发热。这里,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昂贵的设施,有的只是旧物利用的智慧,邻里互助的温情,和一群“有男人的寡妇”们抱团取暖的决心。
---
“暖心港湾”社区互助小站试运行的日子终于到了。选在了一个阳光晴好的周六下午,算是“开业典礼”,也方便大家熟悉环境。
消息早就在社区微信群里传开了。不到两点,活动室门口就热闹起来。王大妈、刘阿姨、张老师、李大爷几位核心志愿者早早就位,都穿上了自己最精神的衣服,胸前别着赵主任统一制作的、写着“暖心志愿者”的小小红色徽章,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南宫婉作为“站长”,更是忙前忙后。她今天穿了一件干净的米色毛衣,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虽然眼底还有淡淡的倦色,但精神奕奕。她负责在门口迎接,引导,脸上挂着真诚温暖的笑容。
“欢迎欢迎!王大爷,您这边请,乐龄角沙发舒服!”
“李婶,带孙子来啦?小朋友,去四点半课堂那边,有图书角,张老师在呢!”
“刘姐,您手巧,巧手坊那边正缺您指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