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用华夏族!
当然,李世民并非全然意气用事。
合格的政治家,不会因情绪而坏大事。
主因在于:大唐包容万国,来往胡商众多,归附的胡人部族更甚。
即便没有天幕,未来大唐中枢及各级官署中,也必然充斥大量非汉裔官员。
其中有些人,硬说是汉人也勉强说得通。
数百年战乱,刚从塞外归来,长相殊异、风俗不同,可以理解嘛。
但另一些人……若硬说他们是汉人,李世民真怕轩辕黄帝提着剑破碎虚空来砍他。
或有人问:轩辕黄帝时尚无“汉族”之称,他为何要砍李世民?
反而若将某些与华夏毫不相干之人纳入华夏,黄帝才更可能动怒吧?
但李世民自有想法。
他坚定认为自己在践行周公“夏君夷民”之策。
华夏人为君,即便治下皆是蛮夷,只要其行华夏礼、写华夏字、说华夏话、遵华夏俗、守华夏制,那便是华夏国度。
反之,若国君为胡,治下皆汉人,却行胡礼、循胡俗,那说破大天也不是华夏!
李世民推测或因唐朝未强制归化胡人,才导致中唐以后胡患肆虐。
李世民决定:既归降,必汉化!
反正有天幕在,休拿不识字、祖宗风俗说事。
真要坚持,便剥夺观看资格,有多远滚多远,滚回蛮夷之地守你的祖风去。
故而,李世民自认严格遵循周公之策,轩辕黄帝若有不满,要砍也得先砍周公。
黄帝是人皇,周公是圣人,按后世玄幻小说的路子,这二位不得破碎虚空,打得诸天崩裂?
想到此处,李世民文思泉涌,真想写一部《人皇战圣人》的奇书。
但一个皇帝写这个……莫说魏征,恐怕连程咬金、尉迟恭都要说自己“不似人君”了。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一旁的起居郎。
起居郎被盯得发毛。
陛下这眼神……莫非真想睡了我?
合着太上皇当初威胁要睡我,并非戏言?
你们李家何时有了刘家的血统?
“近前来。”李世民招呼道。
起居郎胆战心惊地上前,恭敬行礼,手下意识捂住后方。
李世民虽不明所以,也未多问,只将自己的写书大计和盘托出。
自己执笔,但挂起居郎的名号发行。
闻言,起居郎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陛下,您别开玩笑了。
黄帝大战周公?
您敢写,我都不敢……呃,好吧,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想看的。
但这事,您别找我,您找程咬金啊!
“他连牛上吊的瞎话都编得出,挂名作者正合适!”
“他?”李世民嗤笑,“就他肚子里那二两墨水,说是他写的,谁信?”
起居郎急道:“可您也不能害臣啊!”
李世民安抚:“朕这是送你一场天大的富贵。”
“想想那四大名着,说不准你就借此一书成名,成为名着之首。”
但任凭李世民如何忽悠,起居郎死活不依。
李世民怒了:“真不写?”
“不写!”
李世民恶向胆边生,“阿耶,您等会儿就写封情书,倾诉对起居郎你的爱慕之情,张贴于长安各坊市!”
“朕明日也写一封,来个父子共争一男。”
“朕要这该死的起居郎遗臭万年!”
起居郎吓得魂飞魄散:“陛下,臣遗臭万年,您与上皇亦将遗臭万年,您要理智啊!”
“理智?屁的李治!”李世民更气了,“要么挂名,要么一起遗臭万年!”
见皇帝真要吃人,起居郎恨不得抽自己俩嘴巴。
提什么“理智”呢?
说“三思”不行吗?
武三思:你确定?
父子共用一女,与父子共争一男,有区别吗?
有,但同样臭不可闻……
想到此处,起居郎苦着脸认栽:“臣写……但您得把程咬金加上。”
“就说是他突发奇想,欲着此书,但因文笔稀烂,遂持刀胁迫臣代为润色完善。”
李世民闻言,毫不犹豫:“可!”
远在川蜀的程咬金突然打了个寒颤,莫名腰背一痛:“嘶——”
程处默忙上前:“阿耶,可是旧伤复发?儿为您揉揉。”
“许是吧……突然腰痛,好似被大山压着……”
~~~~
辽国定下族名之前,特意给赵匡胤写了封信。
内容堪称艺术:我大辽皇帝姓刘,皇后姓萧,我才是大汉正统!你宋国不准用“汉族”称谓!
这纯属恶心人,因辽国自己绝无可能用汉。
汉人会骂:契丹胡人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