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524章 为什么年轻人不听过来人的建议?

第524章 为什么年轻人不听过来人的建议?(4/4)

深意,不言自明。

    面对一个功盖三皇五帝、自信乃至自负到极点的帝王,先打一巴掌再给甜枣,或许比先给甜枣再打巴掌,更能让他那唯我独尊的心绪,有个缓冲的台阶。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恍然,虽未完全参透其中所有关窍,但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固执己见的儒雅公子。

    他的性子在经历诸多后,已悄然改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不通?那就去做!做了,答案自会浮现。

    他不再追问,只是对着刘季,郑重而沉稳地微微颔首:“善,受教了。”

    ~

    刚刚醒来的李斯盘坐于殿角,眼神却有些失焦。

    那“娃毕业了?考个公吧……”的聒噪之语,在他脑中嗡嗡作响,竟诡异地与他当年对长子李由的殷殷期望重叠起来。

    “由儿,我法家之学乃帝王之术,你需潜心钻研,不可懈怠!”他记得自己当年是如何斩钉截铁地为儿子规划道路,不容置疑。

    “三川郡守之位,乃为父为你谋得,此乃根基,务必勤勉,明察秋毫,不可有失!”

    那些建议,不,是命*,何尝不是他基于自身成功的经验,强加于儿子身上的枷锁?

    他从未问过李由是否喜欢法家的严苛,是否愿意承受那郡守之位的重压与风险。

    他以为,他铺好的路,儿子只需走下去便是坦途。

    结果呢?

    李由在荥阳城破时是以身殉职?还是……

    李斯的心猛地一抽,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与悔意涌上喉头。

    他忽然明白了天幕所言:兜底性的建议,攻略性的建议,细节性的建议。

    他给李由的,除了“按我说的做”这条看似光明的路,可曾给过半分“若不成,为父替你兜底”的承诺?

    可曾细致到告诉他如何在乱局中保全自身?

    没有。

    只有“不可有失”的压力。

    他给儿子的,终究只是自己高瞻远瞩的证明,而非真正的庇护。

    一丝从未有过的、深沉的疲惫感笼罩了这位昔日的帝国丞相。

    ~

    王老将军抚着花白的胡须,老神在在地眯着眼,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心中也在翻腾。

    天幕的话让他想起了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王贲,还有更不成器的孙子王离。

    不过,老王将军的嘴角却悄悄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贲儿……” 王翦想起儿子年轻时也曾被他逼着苦读兵书、演练阵法,稍有懈怠就是一顿军棍。

    那时的建议……或者说命令,同样强硬。

    但他王翦有一点不同,灭楚之战前,他向始皇帝狮子大开口索要田宅美池,表面是贪财,实则是“自污”求安,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一份实实在在的、能兜底的保障。

    自己给王贲的,不仅仅是“按我说的打”的战术指导,更是“打完了,无论输赢,我们家还有陛下赏赐的富贵田庄,饿不死”的退路。

    自己教给子孙的,不仅是战场上的勇猛,更是朝堂上的生存智慧。

    功高震主时如何自保,如何向君王表达“我无害,只想做个富家翁”的态度。

    这,算不算一种“攻略性”和“兜底性”相结合的建议?

    虽然王离那小子后来在巨鹿……唉,但至少,在他王翦活着的时候,他尽力为儿孙铺下的,是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路,而不是一条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绝路。

    想到这里,老王将军心中那点对儿孙不成器的郁闷,也被一种老夫尽力了的坦然取代。

    瞥了一眼不远处面色沉郁的李斯,王翦心中暗道:李相啊李相,光教儿子往上爬,没教他爬不动时如何站稳,如何体面下来,终究是……差了点意思啊。

    殿内其他大臣也各有心思,或想起自己训斥儿孙的场景,或反思是否也曾给出过那些空洞的“为你好”的建议。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带着自省与唏嘘的安静。

    ~

    而此刻,正在某个角落与鲍鱼桶为伴的胡亥。

    他看着天幕,想起始皇给他的最后一个建议,就是:好好洗你的鲍鱼。

    简单、直接、有效,且充满了物理意义上的强制力。

    这算不算另一种极端形式的兜底?

    至少保证他活着,且暂时没机会惹祸了。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