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潜移默化(3/3)
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冷痛,喜热怕冷。阳虚温煦无权,故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内寒之象。治法, 温阳通便,方药,济川煎加肉桂。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升清以降浊;肉桂温阳而散寒。亦可选用半硫丸治疗,关于便秘的治疗,尚有外导之法,如《伤寒论》中的蜜煎导法,对于各种便秘,均可配合使用。或采用食饵疗法,如黑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等分,研细,稍加白蜜冲服,对阴血不足的便秘颇有功效。此外,对习惯性便秘,如保持精神的舒畅,进行轻便的运动,以及饮食调节和定时登厕等,均有利于便秘的治疗。伤寒热病之后,或其他久病患者,由于水谷少进而不大便的,不必急于通便,只须扶养胃气,俟饮食渐增,则大便自能正常。结语,便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临床上,当根据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分辨虚实论治。实证有热结、气滞;虚证有气虚、血虚、阳虚。属热结者,宜泻热通腑;气滞宜行气导滞;气虚宜益气润肠;血虚宜养血润燥;阳虚则用温肠通便之法。上述诸秘,有时单一独见,有时相兼并见,故各种治法,应随证灵活运用,如气虚和血虚便秘,往往相兼出现,治疗时,应根据气血偏虚程度,采用益气养血,润肠通便之法。气虚而兼阳虚者,则宜益气润肠,佐以温阳通便之法。血虚而兼燥热者,则宜养血润燥,佐以泻热通腑之法等等。因此,便秘的治疗,不能机械地统用通下之法而,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证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除上述诸治法外,如张仲景的蜜煎及猪胆汁导法,与吴鞠通的增水行舟法等,皆可随证配合选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