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绝魂剑后传 > 第151章 无足轻重

第151章 无足轻重(3/4)

,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畏寒肢冷,喜热饮食,舌淡苔白,脉细弦等现象,与肾阳有相同症状,因为施药不同,要细胞辨别。脾阳虚使用药物,张仲景常用理中丸治疗,效果非常好。注意,脾肾阳虚两者虽然症状相似,治疗方法也很相似。但治疗方法和使用药物完全不同,所以,要仔细辨症,脾阳虚之症,舌质淡白,苔白,或苔白而厚,大便溏,或大便溏泄,这就是脾阳虚之症;不过,脾阳虚又要与脾胃湿热区别,比如舌红,苔厚腻黄、口苦就是脾胃湿热;肾阳虚常有精神不振、畏寒、手脚冰凉、尿频、夜尿多、腰膝酸软、性欲下降、阳痿、早泄、乏力、水肿、大便溏【脉深沉,尤其是尺脉深沉,或者脉微弱无力、似有似无等。以上是介绍双下肢浮肿简易诊断,但是,水肿是一个症状,还有各种疾病引起的水肿,症情复杂,但以后再详细介绍。今天主要介绍怎样治疗崩漏,脉诊最为主要,但脉诊要多实践,多摸索才能掌握,因此,今次不主讲脉诊,但主讲舌诊,因为用眼睛就可以看见舌头反应的情况,可以可得出准确诊断,当然,脉诊与舌相结合更加准确,但脉诊要多锻炼才有经验,有舌诊经验者只看舌相不用诊脉也可以准确诊断。不过,首先要明白,上了年纪的女人,如果突然发生无痛性接触性出血,或者阴户无故出血,这可能是人宫岩引起出血,这时候要引起注意了,要叮嘱病人去大医馆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办法治疗人宫岩的技术。另外,人宫岩如果是到了晚期就会发生疼痛,这时候病人很快死亡了,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好了,我现在接着讲感冒病,感冒病听起来很简单,也很平常,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常见呢?是不是觉得感冒病大容易治疗了?没错,感冒病听起来非常简单,也非常容易治疗。但是,错了,是大错特错,其实感冒病是最最常见最难处理最复杂的常见病,不是我吹牛,懂得治疗感冒病你就是神医了,也永远是一个富翁。但是,感冒病有许多种,可诱发各种疾病,或者继发其他疾病,可以说,百病皆由感冒起,所以,要准确诊断各型感冒和准确治疗各型感冒都是非常出色的大夫了,没有多年的经验根本无法贯通所有感冒。下面详细讲解各种感冒,大家要用纸笔记个清楚,不明白就要问我,无足轻重,不要一知半解又不敢问我。任何疾病都要分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八纲,尤其是感冒病更需要清楚八纲,运用八纲。百病皆由感冒起,不懂八纲就是庸医。所以,大家要认真地听,并且要认真记下来,有空时就立即温习,要多多温习多阅读才能成为医者高手。在早上卯时前要花半个时辰背颂方歌、药性赋、十八反、妊娠禁忌歌和十九畏。因为你们要天天给病人治病,没有多少时间学习。所以我要多次地讲、重复地讲述感冒病,会治疗感冒病就是医者高手!第一型,外感风寒,寒主虚主阴,风邪不可独伤人,只有虚者才遭到风邪侵袭。风寒感冒,多出现喘咳而气急,胸部满闷,也就是感觉胸部有什么堵住感觉,痰多,但痰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属寒口不渴,无汗,风邪束表,脉浮紧或浮数,用麻黄汤,麻黄汤也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作用主要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是治疗感风寒表实证最常用方剂,效果非常好,有药到病除功效。但要注意滨握剂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出汗过多、精神兴奋、呼吸困难等亡阳现象。第二症也是外感风寒,跟前症‘外感风寒’基本一样,但它的临床表现不一样,本症外感风寒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疼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连续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脉浮紧,用荆防败毒散,注意,本方药偏于温燥,凡里有实热者或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风寒感冒,恶热无汗者也不宜服用本方。‘荆防败毒散’也是非常好的方剂,在本方基础上加入木香、黄连可以清热导滞,对痢疾初起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加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治疗疮疡初起也非常有效;加入苦参、蝉蜕、薄荷、牛蒡子,可祛风止痒,可治疗湿毒性皮肤病。第三个感冒病是伤寒感冒,本症也有头痛发热,但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用桂枝汤治疗。第四个感病是风热感冒,任何感冒都有可能发热,本症也不另外,也会发热、微恶风,但汗泄不畅,头部胀头,咳嗽,痰粘,或痰沾而黄,口燥咽干,或咽喉疼痛,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用银翅散加葱豉桔梗汤,并且忌油腻食物和洗头。注意,凡口不渴为无里热,也就是肠胃无热,相反,凡口渴都要知道肠胃有热。另外还要注意,脾胃虚寒者,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银翅散和葱豉桔梗汤。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鼻流清涕,喉痒咳嗽者属于风寒证,也不能使用银翅散加葱豉桔梗汤。咳嗽有痰加前胡、象贝、杏仁;咯痰黄稠者是里热,加黄芩、知母、瓜蒌;咽喉红肿疼痛者加元参、岗梅;时气疫热毒,有发热者加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烦热恶寒,此为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少汗、咳逆气喘,痰稠,声哑者加石膏、麻黄清肺热。内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者,伴有口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