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 三百五十七章 会面(3)

三百五十七章 会面(3)(1/2)

    周庠心领神会,立刻上前一步,对李倚和李振拱手道:“李先生所言,确有其理。然则,正面迎击七万虎狼之师,所需兵力、粮秣、器械皆是海量。

    我家大帅虽有心报国,但连月征战,士卒疲惫,更何况前些时日刚击破山行章五万大军,军需亦是捉襟见肘。反观大王,凤翔军皆乃百战精锐,甲坚兵利,士气正旺,且有关中富庶之地为后援。

    此重任,非大王莫属啊!我家大帅定当倾尽全力,为大王扫清侧翼,确保大王无后顾之忧。”他巧妙地将“实力不足”和“后勤困难”作为挡箭牌,同时不忘点明己方击破西川军队的功劳,继续把李倚往正面战场推。

    双方幕僚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核心只有一个:谁去正面硬撼宋行能的七万大军?谁又能在相对安全的位置伺机而动,攫取最大的战果?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炭火的热度也驱不散这无声对峙带来的寒意。

    李倚静静地听着,目光在王建“诚恳”的脸和李振、周庠的辩论之间流转。他深知王建的心思,也明白自己若强行推诿,不仅显得怯懦,更可能让这脆弱的同盟瞬间破裂,甚至给王建留下口实。

    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身侧张承业那越来越凝重的气息——这位忠诚的宦官,最在意的是皇室威严和讨贼大义,任何避战的言行都可能让他心生疑虑。

    一个念头在李倚心中迅速成型。他轻轻抬手,止住了还想继续争辩的李振,目光平静地扫过王建和周庠,最终落在张承业身上片刻,带着一丝询问和安抚的意味。

    然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王节帅,周先生,不必再争了。讨逆平叛,乃本王之本分,岂有畏敌避险之理?”

    此言一出,王建和周庠眼中都掠过一丝惊讶和不解,张承业紧皱的眉头则微微舒展。

    李倚继续说道:“宋行能七万大军虽众,然其远道而来,立足未稳,且是仓促拼凑,未必真如传闻般精锐。

    山行章、杨晟,跳梁小丑,不足为惧,然其盘踞彭州日久,熟悉地形,若放任其与宋行能合流,确成心腹大患。”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王建:“本王意已决。凤翔军主力,即日移驻汉州前线,与王节帅所部一起,共同构筑防线,与宋行能、山行章、杨晟等贼对峙!”

    “大王?!”李振低呼一声,带着不解和担忧。

    王建也是愣住了,完全没料到李倚会主动接下最重的担子。他本能地想说些什么,却听李倚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此其一,可集你我两军之力,稳固阵脚,挫敌锐气,使其不敢轻动。”

    “其二,”李倚的目光转向张承业,语气变得郑重,“本王移驻前线,亲临战阵,便是向天下表明,本王此来只为讨逆,廓清寰宇,并无丝毫争权夺地之私心!唯愿王节帅与本王同心戮力,共襄王事!”

    这番话,掷地有声,尤其是对张承业表明心迹,更是让正直的宦官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和欣慰,紧绷的身体也放松了些许。

    李倚最后看向王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至于王节帅方才所提奔袭侧翼之计…本王深以为然。

    待两军于汉州前线稳住阵脚,迫使贼军主力与我相持之时,便是节帅施展神勇,断其羽翼、绝其粮道的最佳时机!届时,本王在正面,牵制宋行能主力,节帅于敌后,痛击山、杨,使其首尾难顾!此战首功,非节帅莫属!”

    这才是真正的以退为进!李倚主动承担了最艰苦也最显眼的正面防御任务,将自己置于战场中心,既满足了张承业对皇室担当的期待,也彻底堵住了王建推诿的借口。

    更重要的是,他将王建“奔袭薄弱”的计划,巧妙地转化成了在双方对峙、敌军被牵制住之后才进行的行动。这意味着王建必须等,必须配合李倚在前线稳住局面,才能去实施他的“首功”计划。

    主动权,无形中部分回到了李倚手中。而且,将“首功”的承诺再次抛出,也是对王建的一种安抚和诱惑。

    王建是何等人物,瞬间就明白了李倚的用意。

    他心中暗骂一声“小狐狸”,脸上却立刻堆满感动和钦佩,猛地离席,对着李倚深深一揖,声音洪亮,带着“激动”的颤抖:“大王英明!大王高义!身先士卒,亲临锋镝,此等气魄,真乃社稷之福,三军之幸!

    末将王建,敢不效死?必当秣马厉兵,待大王在前线稳住乾坤,末将即刻率精锐出击,定要那山行章、杨晟二贼,死无葬身之地!大王放心,末将与大王同进同退,共抗强敌!”

    周庠也连忙附和:“大王此策,深谙兵法虚实之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等必竭尽全力,辅佐大帅,不负大王重托!”

    李振也明白了李倚的深意,心中暗赞,不再多言。

    一场看似无解的推诿和暗斗,在李倚这步看似退让实则占据道义高点和部分主动权的决策下,暂时达成了“共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