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说:“噢,里面没写,我听郑先生说过,梁山军除了李逵叫人家俘虏去了,其他的将领没有一个死的,只有七八个将领,受了轻伤,重伤的也有一个,但也不是特别重;这些将领都是排名靠后的,没有一个超高级将领。”
铜锁一听这话,把拳头在自己掌心里“啪”的拍了一下说,“这才真叫厉害,这才是真正了不起呢!夺取了这么多城池,打败了一个国家十多万人的军队,那辽军那么厉害那么厉害,却被梁山军用七八个月的时间就全收拾了,竟然自己没有折损,真的是太厉害了!总督啊,咱不能不服,不能不服啊!”
两个人站着说了一会儿,然后又坐下来烤着火再说。大龙意味深长的问铜锁:“哎,你说这一回,我爹率领梁山军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这功劳应该够大吧?我觉得这回我爹他们回到京师啊,皇上肯定要嘉奖,重奖。我爹先不用说,其他的将领都得加封,都得加官进爵吧?那好处还不得大把大把的?”
大龙说完这话,满心期望铜锁一定会积极响应,并且跟他的看法会完全一致。可没想到铜锁竟然变了脸色,变得有有些忧郁起来。连眨了几下眼睛,并且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总督啊,古人有句话,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存呢,这意思自然是说,好事儿往往会变坏事,当然,”
“这句话我知道,也是从书上读来的,可放在这事上,合适吗?是不是应该算张冠李戴?”大龙突然打断铜锁的话,有些不悦地说着就又要起身,却被铜锁拉住手按下了。
铜锁说:“总督你听我说,你不必着急,我只是在说一个道理。令尊率梁山军打的这一场世纪之战,可是一场伟大的战役,大宋朝何曾有过这么光鲜亮丽的时候啊?只有在令尊手里,创造出了这样的奇迹。仁宗的时候,打不过人家辽国,只得跟人家签下了‘澶渊之盟’,从此年年给人家上贡,一直让人家辽国人随意拿捏,叫人家辽国一直压的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来。这回,在令尊的手上,把辽国打败了,这当然是不世之功啊,是伟大的、惊天动地的大功。不用说,就连小孩子也会认为应该嘉奖重奖,应该加官晋爵。可是,再细想想,我怎么又觉得这事未必会那么好呢?现实会不会打脸?最起码可能不会像咱期盼的那样。”
这话可把大龙说迷糊了。他一脸迷茫地看着铜锁,问:“为什么?朝廷难道说话不算数?一个国家,对于建立这样巨大不世之功的人不予嘉奖,怎么能说得过去?况且在梁山军出征的时候,皇上是有御旨的,说等他们破辽回来再做计议。皇上说话还能不算数?不是说君无戏言?”
铜锁若有所思,解释说:“皇上说再做计议,却没说一定要嘉奖或者加官晋爵什么的。也许是考虑了两个方面吧,大概是说若胜利了,那肯定应该是嘉奖;若失败了,那就是说的什么‘计议’了,也就是怎么处理了。”
大龙听到这里,已经有些愤愤不平,说:“打下了这么多城池,收复了这么多国土,自己没有折损;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没有花朝廷的钱,无论吃穿用度兵器所花的钱,全是梁山军自己的,也就是说朝廷没搭成本,就白赚了这么多城池人口和土地,单说这一条,朝廷也该重奖吧?你寻遍史上,哪朝哪代有这样的事?国家不花一分钱,不用消耗一人人抢,就能夺取天下?”
铜锁说:“总督您先别激动,您先冷静想一想,梁山军是不是被招安之后才去攻打辽军的?”
大龙点头:“哦是,那自然是。”
铜锁:“是啊,既然梁山军已经被朝廷招安了,那么原来属于梁山军的人和物还有钱等等等等,从招安的那天起,就全部归朝廷了。所以花一分钱都是花的朝廷的钱。”
大龙“哦”了一声,突然大眼一瞪,“他奶奶的,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梁山军好像让人卖了?我怎么就想不通呢,朝廷他不应该不信守承诺吧?”
铜锁说:“皇上当初也说的是破辽回来再做计议呀,并没有说破辽回来就如何如何呀?对不?朝廷这就给自己留足了空间,怎么说都行,完全可以自圆其说呀。关键一条:梁山军究竟大获全胜并且不折一兵一卒好,还是有胜有负,虽然胜了但战损不小好?这就要看朝廷怎么想怎么看了。”
大龙急切的问:“打仗嘛,自然应该是前者啦,怎么可能是后者好?对不?”
铜锁:“总督啊,如果我说后者为好呢?”
大龙:“咦,这怎么可能?谁当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军队打胜仗?谁不希望大获全胜?”
铜锁:“请总督仔细想一想,梁山军是朝廷的军队么?”
大龙:“当然是啊,刚才你不也说了嘛,从打招安那天起,梁山军的一切就都是朝廷的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铜锁:“从道理上讲,是这样。可问题是,朝廷里那些当家主事的,他怎么认为?他也会这样认为吗?不,他们不这样认为。他们从表面上,承认梁山军已经是朝廷军队了,可他为何不把梁山军编入哪一支部队?也没给个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