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五、尾声:泥鳅的哲学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长安城的宫墙上,慕容氏的血迹可能还没干透呢,高盖已经淡定地换上了后秦的崭新官袍。老板姚苌可能半开玩笑地问他:“高爱卿啊,听说你以前可是西燕的顶梁柱,现在在我这秦朝上班,心里头……踏实不?” 高盖捋了捋胡子,一脸“我都是为了大局”的表情,深沉地回答:“以前伺候慕容家,现在服务姚秦,说到底,不都是为了让这乱世里的老百姓,能有个片瓦遮头,少受点苦嘛!” (“昔侍慕容氏,今事姚秦,皆为使乱世之民得片瓦遮头耳。”) —— 听听,这觉悟!这格局!瞬间把自己的“跳槽”行为拔高到了“心系苍生”的境界。甭管真心假意,这话说得确实漂亮,让新老板听着也舒坦。
十六国的漫天烽火终于散尽,后世那些拿着道德放大镜的史官们,对高盖这种“三姓家奴”的履历,自然是口诛笔伐,恨不得在他名字旁边标注上“反复小人”四个大字。但是,当我们回头细数那个疯狂到“一年内龙椅上换了五个屁股”的奇葩年代,再看看那些死抱着“忠义”牌坊不放、最终化作荒原枯骨的将领们(比如苻登手下一批死忠),高盖这条“滑溜泥鳅”的实用主义生存哲学,就显得格外……嗯,有效。他也许永远成不了光芒万丈的英雄,也写不进忠臣传的第一页,但他绝对是那个修罗场里,最懂得如何在刀尖上跳舞、并最终活着跳下舞台的现实主义生存大师。在“活下来”这个终极命题面前,他的答卷,堪称“泥鳅派”的满分范文。
后记:《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刺西燕将高盖》
【水仙子】
前秦帐下拜将军,西燕阶前作股臣。
旋翻血掌持新刃,王袍溅旧痕。
夜藏降表装豚,匍姚阵,叩虏秦。
笑煞人!三姓功勋,九转猢狲。
【折桂令】
问何曾、半点人魂?戟指同袍,旗卷残云。
春叛东庭,秋投北虏,冬卖南邻。
如鹑鸟、惊惶择木,似饥蝇、逐臭逡巡。
高盖遮身,自诩通神。
看尔算尽机玄,终化作、粪土微尘,剩唾骂千钧!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