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外的姚硕德呢?他再次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政治智慧。
策略上: 命令部队“省粮聚稻”——别浪费粮食,好好屯着,咱跟他耗!打持久战,饿死城里那帮龟孙儿!(“省”是节约,“聚”是囤积)。
政治上: “接纳安抚夷汉居民”——对城外的各族老百姓,该安抚安抚,该救济救济。同时,“分置守宰”——直接任命地方官员,把后秦的行政管理体系铺开!这等于是在吕隆的眼皮子底下,把姑臧外围的“基层政权”给和平演变了!高,实在是高!
九月,内外交困、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吕隆,终于撑不住了。他学着古人“肉袒”(脱光上衣,表示服罪请罚)出城投降。你以为姚硕德会羞辱他?错!这位“佛系征服者”再次上线,不仅没杀吕隆,反而又双叒叕给长安打报告,强烈建议封吕隆为凉州刺史、建康公! 这胸怀,这格局!连不可一世的北凉王沮渠蒙逊,都派弟弟沮渠挐带着礼物,小心翼翼地请求允许他的部落向东迁移(靠近后秦核心区,寻求庇护)。姚硕德大手一挥:“准了!”还顺手任命沮渠挐手下的官员当太守。这“以夷制夷”、“怀柔羁縻”的手段,玩得炉火纯青!真真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把河西走廊收拾得服服帖帖。什么叫“上兵伐谋”?姚硕德现场教学!
四、西南再开张,晚节香如故:宗室楷模的终极奥义
时间来到405年六月,我们的老将姚硕德,虽然鬓角已染风霜,但宝刀未老,再次披挂上阵!这次目标是西南方向的后仇池国(今甘肃西和、礼县及陕西汉中西部)。仇池国主杨盛的军队,在姚硕德这位“沙场老饕”面前,简直就像刚出锅的嫩豆腐——不堪一击!汉中要地成固(今陕西城固)被轻松拿下,姚硕德还顺手牵羊,把三千多户流民(宝贵的劳动力+兵源)打包迁回了关中。七月,仇池国主杨盛也学乖了,麻溜地递上了降表。后秦的版图,又向西南美美地扩张了一大块。
当姚硕德凯旋长安时,那场面,绝对能上当时的“热搜头条”。
皇帝郊迎: 侄子皇帝姚兴亲自跑到城外迎接,给足了叔叔面子!
大赦天下: 为了庆祝叔叔凯旋,姚兴大手一挥,全国大赦!这排面,杠杠的!
十里相送: 更夸张的是,姚硕德要返回驻地时,姚兴依依不舍,执意相送,一路送到了雍城(今陕西凤翔) 才肯回去!这叔侄情深的戏码,在动不动就父子兄弟相残的十六国,简直是“奇葩”一朵!
尊崇备至: 在朝堂上,姚兴对叔叔姚硕德和另一位叔叔姚绪(姚硕德的兄弟),那叫一个恭敬,完全按家人礼节来。“车马、服玩,先奉二叔,而自服其次”——有啥好东西,先紧着两位叔叔挑,自己用次一等的。“国家大政,皆咨而后行”——国家大事,都要先咨询两位叔叔的意见才拍板。这信任度,爆表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用极其精炼的二十个字,给姚硕德点了赞:“硕德军令严整,秋毫不犯,祭先贤,礼名士,西土悦之。” 这简直是十六国乱世将领中的一股清流!
“军令严整,秋毫不犯”: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从不骚扰百姓,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这在“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乱世,简直是“活菩萨”下凡!
“祭先贤,礼名士”:他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祭祀当地的先贤圣哲,礼遇有学问有名望的士人。在姑臧围城期间,他就这么干过,效果奇佳。
“西土悦之”:结果就是,西部土地上生活的各族百姓,都心悦诚服,高兴得很!民心所向,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啊!在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的十六国时代,姚硕德这套“怀仁之术”,如同荒漠里涌出的甘泉,滋润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
公元412年,长安的太庙里香烟缭绕。姚兴皇帝主持仪式,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牌位请进老爹姚苌的庙里,享受“配享”的至高荣誉。姚硕德的大名,赫然位列前茅! 这一刻,距离当年那个在陇上高地默默“苟发育”的青年,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六个春秋。从响应兄长起兵,到辅佐侄儿治国;从与前秦苻登血战到底,到威服西秦、后凉、仇池等诸国。他始终恪守着一个臣子、一个叔叔的本分,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僭越之心。看看同时代那些为权力杀红眼的枭雄们吧:慕容垂逼死儿子,赫连勃勃更是六亲不认杀兄弑弟… 与他们相比,姚硕德那份“死不为逆”的忠诚与坚守,那份对家族、对政权的责任感,在血腥的十六国乱世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性的幽暗,树立了宗室重臣的完美典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什么叫忠义两全,国之柱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五、尾声:沙尘落定,柱石永存
姚硕德的晚年,如同西部戈壁的风沙,渐渐隐没于史册的缝隙,具体事迹记载寥寥。但这恰恰符合他一贯低调务实的风格。他的功勋,早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