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297章 洛阳邙山

第297章 洛阳邙山(1/3)

    何可刚率领两万士兵,押解着几千名江南学子以及上千名新兴学说的学子返回京师。

    刚抵达天津码头下船,就看到了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吏部尚书杨鹤。

    杨鹤望着何可刚带来的上千名新兴学说的学子,喜笑颜开,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随后,杨鹤向何可刚传达了朱由校的旨意。

    由杨鹤亲自带领这上千名新兴学说的学子返回京城并加以安排。

    而那三四千名江南学子,则由何可刚安排人手押送到辽东,令他们在军前效力,且每战务必冲锋在前,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何可刚领命后,立刻着手安排,准备将这几千名江南学子打包送往熊廷弼和洪老九处。

    然而,这几千名学子一听要被送去辽东送死,顿时哭闹起来,死活不愿前往。

    何可刚可没惯着他们,直接挥动鞭子伺候,抽得这些学子鬼哭狼嚎、哭爹喊娘,最终还是将他们强行押送至辽东军前效力。

    就在杨鹤准备离去之时,又将朱由校的密旨交给何可刚。

    何可刚一脸疑惑,正准备开口询问。杨鹤赶忙笑着说道:“何将军,不必开口问本官,这是皇上特意交给你的密旨,上边的内容除了皇上,无人知晓。”

    何可刚闻言,点了点头。

    于是,杨鹤便兴冲冲地领着上千名新兴学说的学子返回京城。

    何可刚打开密旨看完之后,整个人瞬间神情激动起来。

    原来,朱由校要求他将手下的三万两千兵马,在北直隶与山东接壤处秘密布置。

    何可刚向来胆大心细,略一思索便猜到了一些事情。

    如今皇上先是让英国公张维贤率领两万京营精锐在南直隶一带布防。

    现在又令自己将手下三万兵马在北直隶布防,从地理位置上看,这显然都是在防备山东。

    这无疑表明了一种态度,山东很可能要出事了。

    想到这里,何可刚心情既激动又紧张。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谨慎安排。

    毕竟自己当初被江宁留在天津先是操练步兵,步兵练完后又跟着沈有荣学习操练水师,水师练完后一直无所事事,闲得发慌。

    如今终于有机会大显身手,说什么也要好好表现。

    毕竟当初和他一同从辽东调回京城的曹文召、满贵、赵率教,个个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只有自己,除了护送钦差南下、运送犯人北上之外,实在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战绩了。

    ………

    杨鹤在护送新兴学说的学子返回京师的途中,原本沉重的心情也松了口气。

    他心里清楚,自己身后这上千名新兴学说的学子,极有可能成为他日后在朝廷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

    杨鹤原本为人勤勤恳恳、老实本分,从不结党营私,一门心思埋头干实事,正因如此,才得到朱由校的赏识,被升任为吏部尚书。

    吏部掌管着天下官员的升迁任免,权力极大。

    原本杨鹤以为迎来了人生巅峰,可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无尽的折磨。

    纵观大明开国至今,像他这样当吏部尚书当得如此窝囊的,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原因嘛,无外乎江宁和老魏下手实在太狠。

    吏部储备人才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他俩杀人的速度。

    到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把新科进士和举人通通派去任职。

    按照以往朝廷惯例,这些新科进士和举人,除了排名靠前的,其余大部分都要先分配到各个衙门观政半年,之后才会被正式委派官职。

    但如今,这道程序直接被省略了,只因江宁和老魏所到之处,便是一场官场大清洗,杀得那叫一个血流成河,导致朝廷各处人手严重不足。

    如今,朝廷又在北方推行教学改制,有了这上千名新兴学说学子,暂时算是解决了,但培养学子也是需要时间的。

    为此,杨鹤整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他前不久找到朱由校,询问明年是否还举办科举。

    朱由校给出了明确答复,接下来几年之内,朝廷暂时不会举行科举。

    原因很简单,北方学子根基薄弱,如果接着举办科举,到时录取的学子大部分会是南方人。

    虽说把东林党人排除在外,但还是会造成朝堂之上南方人占多数、北方人占少数的局面。

    这也是朱由校要在北方全面推行教学改制的原因。

    听到这个消息,杨鹤感觉仿佛天塌了一般。

    要是接下来几年朝廷不举办科举,他上哪儿去找这么多人来填补空缺的官位呢?

    毕竟江宁和老魏根本不是能闲下来的主儿,这二位爷行事太猛了,听说在贵州又进行了一场大清洗。

    杨鹤深知,自己手头现有的储备进士和举人数量有限,也不知道还够这两位爷折腾几次的。

    想到这里,杨鹤忽然记起,有些学子中了进士之后,便不再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