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621章 海军出征

第621章 海军出征(1/2)

    宇文衍看到六位大佬全都盯着自己。

    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

    转身指了一下舆图。

    颇有几分玩味地说道:

    “待到百济战事一起,还会差役力么?”

    皇帝话音落下。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眸眼间满是光亮。

    “哈哈,臣还想着,陛下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说起运河之事来了。”

    “还得是陛下啊,高,实在是高!”

    “少了役力这项,花费倒是能够节省不少……”

    大佬们喜笑颜开。

    明白皇帝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开凿运河了。

    他们都很清楚,征伐百济如同吐谷浑一般。

    就是冲着灭其国,收其地,俘其民去的。

    就算是小国寡民,也有五六十万人口。

    18到50岁之间的男丁,怎么着也有十几,二十来万。

    就像当初贺若弼收复辽东时一样。

    凡俘获的高句丽人口一律迁居中原,绝其根基。

    开凿大运河之事。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确定下来。

    ……

    阳春三月。

    神州大地上,到处都是繁忙的春播景象。

    南北统一。

    以及往辽宁道,黔中道,云南道,青海道等地移民。

    使得朝廷推行的均田制名副其实。

    自耕农都分到了足够的永业田和口分田。

    永业田是可以世世代代传承给后人的田地。

    口分田则是朝廷分给丁男耕种的土地。

    当受田人失去耕种能力后,朝廷便会收回,重新分给其他自耕农。

    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

    大周的移民之策将会长期实行下去。

    只要限制贵族豪门进行无休止的土地兼并。

    中原王朝永远都会有足够的土地供百姓耕种。

    土地。

    自古以来就是底层百姓的奢侈品。

    要是幸运,遇上盛世明君。

    拥有了自己的土地,都视如命根子一般珍惜。

    宇文衍亲政后。

    大周百姓感受到了显着的变化。

    一是耕地更多了。

    二是产量增加了。

    三是赋税降低,身上的担子变轻了。

    有了以上三点变化,百姓的生活也就随之提高。

    以前。

    时常吃不饱饭,野菜团团当主粮。

    如今就算不能顿顿白馍、米饭,至少吃上了干饭,顶饱。

    在朝廷各种善政的带动下。

    大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

    农忙时节。

    男女老少齐上阵,能做一分是一分。

    因为生活有了盼头,哪怕苦点累点,心情都是乐呵的。

    农闲时。

    配合官府出工出力。

    兴修水渠、围堰,安装抽水机,水轮泵,水排,筒车等灌溉器械。

    百姓对朝廷的认可度,达到数百年来的巅峰。

    当朝皇帝在底层百姓心目中,更是成了紫微圣人一般的存在。

    几乎家家户户为其供奉长生牌位。

    日日香火不断,为他祈祷祝福。

    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

    朝廷推行减免赋税的背景下,农税收入不降反升。

    从宣帝当政时的年入七八百万贯,增加到一千二百万贯。

    宇文衍针对农业实施的一系列策令。

    将武帝改革奠定的国之根基进一步夯实。

    彻底稳固了大周的基本盘。

    给各种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最终促成商税的征收和商贸的发展。

    ……

    黄海、东海水师海军港口驻地。

    六支舰队整装待发。

    六艘小型宝船战舰,百余艘其他类型的战船布满了港口海面。

    “药师啊,你到江南也有一二十天了。”

    “你看这水师海军,陛下若是见了会满意否?”

    舰首甲板之上。

    身材魁梧,一身铠甲的杨素显得威武不凡。

    站其身边的两位年轻将军。

    一位正是率领火器营出征的李靖。

    他比时年五十二岁的杨素小了整整二十七岁。

    身材健壮威猛,比之还要高几分。

    “将军当初打造五牙战舰,训练水军,灭陈之战功勋卓着。”

    “靖观黄海水师,军容齐整,令行禁止。”

    “操练时,旗语兵传令清晰明确,战船进退有序!”

    “陛下观之,应该也会满意……”

    李靖实话实说,没有夸大其辞。

    而且,红拂女出身杨府,令其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