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607章 李穆归天

第607章 李穆归天(1/2)

    阳春三月。

    农人进入繁忙的春耕、春播时节。

    这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南方五道。

    新开垦出来的稻田,每年都在增加。

    水稻种植面积相比统一之初,已经翻了两倍有余。

    一些平地较少的山区。

    独具特色的梯田,从山脚蜿蜒至山腰,乃至云雾缭绕的山顶。

    在朝廷的推动下。

    各级官府组织百姓兴修水利。

    一座座围堰,一条条水渠,保证每一处稻田的灌溉水源。

    水排,水轮泵被广泛应用开来。

    特别是水轮泵。

    这个拥有自动“水往高处流”神奇之力的器械。

    被南方百姓视同神物。

    另外,手压式抽水机也是倍受欢迎。

    慢慢走进千家万户。

    朝廷鼓励商业贸易。

    使得原本就商贸繁荣的南方更加如鱼得水。

    尤其是江南地区。

    扬州,建康,苏州,杭州等核心之地。

    繁华程度一点都不比洛阳差。

    南方手工业也在这种背景下蓬勃发展。

    纺织,瓷器,造纸,制茶更是成了江南支柱产业。

    一应商品占据海贸总量的半壁江山。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朝廷允许民间商船出海贸易。

    海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造船技术由此突飞猛进,造船业蒸蒸日上,无比繁荣。

    扬州船坞。

    乃是宇文衍建造大海船的最初试点。

    汇集南方顶级造船工匠。

    完美运用水密隔舱,钢铁龙骨等设计理念。

    代表了目前全天下最先进,最权威的造船技术。

    登州,泉州,广州三地为后起之秀。

    这几年也是发展迅猛,全力迎头赶上。

    开春之际。

    扬州下水六艘小型宝船。

    登州,泉州,广州各四艘。

    北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水师海军,再次增加两支舰队。

    六支舰队,满员三万,战兵一万八千人。

    另外十支船队归于华夏商行。

    至此。

    大周的海贸船队达到四十七支。

    新下水的宝船出海试航。

    顺便将返回耽罗洲的墨者一行,以及出使倭国的裴世清使团送往目的地。

    还有一些移民也将一同出海。

    对于耽罗县,釜山港,海参崴,庙街,汉至平原,柬郡,坡县,旧港等海外领地。

    朝廷每年都会有计划地进行小批量的移民。

    想要传播华夏文明。

    单是商贸往来肯定远远不够。

    还得把中原百姓移民过去,长久居住,繁衍生息。

    ……

    四月。

    二十日。

    两仪殿,御书房。

    书儿和画儿伺候一旁。

    宇文衍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全神贯注地练习书法。

    还未等其写完一幅字。

    墨言匆匆而来,近前沉声奏禀道:

    “陛下,申国公归天了!”

    宇文衍身形一顿,狼毫滞在半空。

    一滴墨汁掉落,白皙的宣纸留下一个黑点。

    李穆,也是宇文衍亲政后的肱骨之臣。

    虽不像郧国公韦孝宽那般,在挫败杨坚矫诏夺权的阴谋中立下从龙之功。

    宇文衍还是第一时间将其从并州召回京城。

    委以门下侍中之职。

    成为朝廷权力中枢的一员。

    他比韦孝宽小一岁,时下八十有五,也是妥妥的高寿了。

    “小言,你亲自把挽联送去国公府。”

    “棺盖龙旗,陪葬孝陵。”

    “诏令毕王代朕上府吊唁!”

    宇文衍给予了这位大周老将军足够的敬重。

    但却没有亲自上府。

    比起郧国公来,待遇有所不如。

    在其子孙中,亦没有人入选皇帝贴身侍卫。

    嫡长孙李筠是个纨绔子弟。

    当初。

    仗势欺辱元氏兄弟,被小皇帝教训了一顿。

    宇文衍重视李穆,那是敬重他过往的功勋和声望。

    对其子孙后人却未施予圣恩。

    李穆也知道。

    自己不能和韦孝宽,王轨,颜之仪,乐运这些立下从龙之功的近臣相比。

    作为曾经国佬级的实权人物。

    礼部按制安排一应丧葬事宜。

    排场还是足够隆重的。

    讣告传诏天下百姓,大周邸报刊印。

    文武百官,京城豪门名流纷纷上府吊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