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江泉市局已一周,表面风平浪静。欢迎会隆重,局长李强笑容满面,同事客气周到,分工明确清晰——分管科技信息化、经济犯罪侦查,协管网络安全。一切程序合规,无可指摘。
然而,真正的“工作”却寸步难行。他试图调阅经侦支队近三年的涉企案件基础数据卷宗,被以“涉密流程审批中”为由婉拒;他要求科信支队提供全市警务数据平台的底层运维日志和访问审计记录,得到的回复是“系统定期归档,部分历史日志提取需要时间协调”;他试图了解网安支队对重点企业网络风险监测的常规机制,对方的汇报滴水不漏,全是原则性条款,毫无实质内容。
他仿佛被罩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看得见一切,却触摸不到任何真实。所有看似合理的流程背后,都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精准地延迟、过滤和屏蔽。他知道,这是李强,或者说李强背后的人,为他精心准备的“欢迎仪式”。
周文停下敲击,靠进椅背,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技术层面的渗透需要时间,但他最缺的就是时间。秦风副市长那边压力巨大,每延迟一天,证据被销毁、线索被斩断的风险就增加一分。他需要突破口,需要能在市局内部提供哪怕一丝缝隙的助力。
他不能直接联系秦风,目标太大。他想起赴任前秦风的叮嘱:“必要时,可寻求刘玉凤副市长的有限度支持。”
这是一个高风险的选择。刘玉凤立场虽隐约偏向秦风,但她在公安系统并无直接影响力,且自身处境亦需谨慎。
沉思良久,周文拿起手机,没有直接拨打刘玉凤的电话,而是编辑了一条极其简短、措辞隐晦的短信,发送至一个特定的内部短号:
“刘市长您好,市公安局周文。近期按部署开展信息化巡检工作,涉及部分跨部门数据接口调试,需向卫健委信息中心请教一些技术标准问题,不知您方是否方便推荐一位对接联系人?望不吝指点。”
短信内容完全符合工作程序,提及的“信息化巡检”、“数据接口”、“技术标准”都是他公开分工范畴,请教卫健委也属正常跨部门协作。但其中“跨部门数据接口”、“技术标准”等词,在特定语境下,亦可解读为寻求“打通壁垒”的“方法”与“支持”。
短信发出,石沉大海。周文并不焦急,他知道刘玉凤必然需要时间评估风险与方式。
整整一下午,没有任何回复。直到临近下班时间,周文的内部办公座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内线号码。
周文接起电话,语气平稳:“喂,你好,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干练、语速稍快的女声:“周副局长您好,我是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三处的林雪。刘玉凤副市长批示,关于您咨询的与卫健委数据标准对接事宜,她已知悉。建议您可直接与市卫健委信息中心副主任楚涵同志联系,她负责技术标准协调,业务熟悉,联系方式可通过内部通讯录查询。刘市长叮嘱,此项工作专业性强,务必严谨规范,稳妥推进。”
电话内容公事公办,完全符合流程。但周文瞬间捕捉到了关键信息:
回应通过“市政府办公厅”渠道转来,而非刘玉凤直接回复,剥离了个人色彩。
点名了具体联系人:市卫健委信息中心副主任楚涵。
强调了“严谨规范,稳妥推进”,既是提醒,也是保护。
“业务熟悉”一词,意味深长。
“好的,非常感谢林秘书转达,也请代我感谢刘市长的指点。我们一定严格按照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对接工作。”周文回答得同样规范。
电话挂断。周文立刻在内部通讯录中查到了“楚涵”的名字、办公室电话和内部邮箱。他并没有立刻联系,而是首先通过加密渠道,向云峡的老部下发出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查询指令:“速查江泉市卫健委信息中心副主任楚涵详细背景履历,重点:业务专长、性格特点、人际关系、有无特殊经历。”
一小时后传回了关于楚涵的信息,内容简洁却犀利:
“楚涵,女,38岁,医学信息学硕士。原省疾控中心信息部技术骨干,业务能力突出,性格耿直,因三年前坚持上报某疫情数据与直属领导发生冲突,被边缘化,后调至江泉市卫健委信息中心任副职,分管数据质量管理与技术标准。在市卫健委系统内被视为‘技术痴人’,不善钻营,因过往经历对数据真实性与程序正义有近乎执念的坚持。与现任卫健委主要领导关系平淡。可信度评估:较高(基于其专业信念与过往经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