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几页纸,却重若千钧。上面罗列着文旅方案“史料征集小组”和“沿线保障协调组”的拟推荐人选。这些人,将是他“明修栈道”计划的实际执剑者,是将蓝图变为现实、同时执行隐秘任务的关键触手。选对人,计划将如臂使指;选错人,则可能满盘皆输,甚至打草惊蛇。
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关联着复杂的身份、背景和立场。他不能询问余雷,更不能咨询赵达康,甚至对刘玉凤,在用人细节上也需保留几分。他必须独自完成这场无声的甄别。
秦风打开电脑,调阅着内部人事系统里这些人的基础档案。屏幕幽光映着他毫无表情的脸。
候选人A: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副处长,张涛。
档案光鲜:名校毕业,文笔好,组织过多次大型活动,是文旅局长张伟的亲信。推荐理由:熟悉业务,协调能力强。
秦风目光扫过“家庭关系”栏:配偶工作单位——江泉市城市投资集团。秦风眼神一凝。城投集团,是“清泉计划”多个基建项目的主要承接方。一条若隐若现的利益链浮现。
候选人B:市档案馆编研科科长,李芸(女)。
档案平淡:地方院校历史系毕业,常年埋首故纸堆,发表过几篇不痛不痒的地方史考据文章。推荐理由:专业对口,踏实肯干。
秦风注意到“年度考核评语”:连续三年“称职”,但均有“性格内向,不擅沟通”的字样。他指尖轻点桌面。一个被边缘化的老科员?或许,正因不被重视,才可能保留着对历史的敬畏而非对权力的顺从?
候选人C:市卫健委疾控处副处长,赵强。
档案显赫:医科大学高材生,有省疾控中心挂职经历,业务能力突出。推荐理由:专业权威,能确保卫生保障方案科学严谨。
秦风却翻到一页不起眼的“工作调动记录”:三年前从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调任卫健委机关。调动原因一栏空白。他立刻用加密通道给刘玉凤发了条简短信息:“核实赵强三年前调离市疾控一线原因。”
半小时后,秦风端着茶杯,看似随意地踱步到同楼层的综合办公室茶水间。他知道,这里是消息和小道传闻的集散地。
恰好,文旅局的两位年轻科员正在里边冲咖啡闲聊。
“…张处长这次肯定进领导小组,又是露脸的好机会。”
“是啊,跟着张处有肉吃,哪次活动赞助商回扣…咳咳…”
一人看到秦风进来,立刻噤声,慌忙问好。
秦风笑容和煦:“没事,聊你们的。听说你们张涛处长能力很强,这次文旅方案正需要他这样的干将。”
科员A放松下来,奉承道:“是啊,张处路子广,和城投、还有那些文旅开发商关系都铁,什么事都能摆平!”
科员B悄悄扯了扯A的衣角。
秦风恍若未见,喝口茶,状似无意地转向另一人:“档案馆那边推荐了个李芸科长,听说挺钻研的,就是不太爱说话?”
科员B撇撇嘴:“李大姐啊?人挺好,就是太较真,认死理,为个历史数据敢和领导掰扯,不太合群…”
秦风点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身后传来科员B压低的声音:“你傻啊,跟副市长说那些…”
“我这不是顺口嘛…”
回到办公室,秦风在张涛的名字旁画了一个问号,在李芸的名字旁打了个勾。
下午,秦风让杨小波通知名单上的几位候选人员,依次来办公室“简要汇报对文旅方案相关环节的初步构想”。汇报顺序由杨小波随机安排。
张涛第一个进来。 西装笔挺,发型一丝不苟,汇报时声音洪亮,充满自信。他大谈特谈如何邀请知名媒体、如何与大型旅游公司合作、如何打造“网红打卡点”,对“史料征集”的理解是如何挖掘“名人轶事”、“传说故事”来丰富旅游趣味性。对于“卫生保障”,他强调的是如何选择“有资质、有信誉”的大型餐饮企业入驻。
秦风听完,肯定了几句:“思路很开阔,很有市场意识。”便让他离开。张涛志得意满地走了。
秦风在他名字旁又加了一个问号。此人心思活络,善于钻营,可用,但绝不能用于核心敏感环节。
赵强第二个进来。 白大褂熨得平整,汇报条理清晰,数据引用准确。但他全程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发联想的词汇,将“卫生保障”严格限定在“餐饮从业资格检查”、“公共场所消毒规范”等技术层面,绝口不提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当秦风故意问及“如何应对沿线居民可能的既往健康疑虑”时,他明显停顿了一下,然后谨慎地回答:“应以官方发布的疾控大数据为准,避免听信个别传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