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京城都在为过节做着最后的准备。
因为今天是除夕。
除夕的气氛与往常很不一样。
路面上扫过积雪后留下的污水坑被人踩了,人们也只笑笑的摇头离去。
就连路上单车铃声似乎都带上了欢快的节奏。
顾客们会发现今天的营业员们比起往日,脸上的笑容更多,他们的手脚也更利索。
大家都想着在下班前将工作完成到位,没人想在这个时候还拖拖拉拉的。
这个社会不养闲人,能在除夕这天看着窗外发呆的人极少。
如果有的话,张宝根肯定是其中一个。
今晚是新媳妇伊白梅第一次主持的年末家宴,她这好几天都没心思搭理自己,把厨房里准备的食材算了又算。
到了今早起来又风风火火的给自己下了一道懿旨。
让自己下班的时候去一趟东华大街34号买一个火锅炉子,再顺便在回来的路上买点烟花,毕竟家里的孩子如今也多了些。
特筹科今天会在下午三点就放假,大年初三再上班。
至于特三采购科那边早在前天便放了羊,张宝根听叶琅说,在澳岛出差的老何和童朝阳正拼命往回赶。
似乎两人还给科里人都带了不少符合要求的年货。
下午一点半,特筹科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年终表彰会。
张宝根毫无意外的当上的年度最佳优秀职工。
发了一张证书和一个大搪瓷脸盆,外加三斤肉票。
三点整会议开完,所有人都骑着车飞速的往外跑。
这次单位发了五张不同的兑换券,他们都赶着去商店换一条毛巾、两块肥皂、一个暖水瓶、一斤半糖果和两个肉罐头。
张宝根骑着车直奔东华34号。
往日里总是听伊白梅说那里的种种好处,他在这里生活了十二年还没真正看过国内最高端的购物场所是个什么样子。
今天来三十四号的人很多,门卫也增加到了六个,进入甚至需要在外院排队。
不过在看过张宝根的证件后,其中一个门卫带着他从侧门直接进入了内院。
在排队的人都见怪不怪,并没有人多说一句话。
他们都以为张宝根或者是哪位领导的生活秘书,手里拿的特供证与他们不是一个等级。
其中有两个排在队尾的年轻人羡慕的看了张宝根一眼,随即自嘲的摇摇头。
“看看这位的年纪,也就二十吧。”
“你老哥就别羡慕了,人家的运道咱们比不上的。”
“可不是嘛,我这岗位放在我们整个胡同那都是一等一的被羡慕,可街坊邻居们哪里知道咱们干活的时候也得乖乖的排队。”
大概过了半小时,他们俩又看到刚才那个年轻人抱着一堆东西从侧门走了出来。
左手提着个铜制的火锅炉,右手拎着一个袋子,看形状和袋子口露出的那点颜色,似乎是几瓶西凤。
而袋子下方那众多鼓鼓囊囊的凸起,估计是苹果梨子之类的东西。
那人脖子上还挂着四条熏鱼。
不少在排队的人心里都在纳闷,谁家首长家里会缺了这点东西?
张宝根用绳子把东西系在自行车后座两边,又一溜风的去了隆福寺的花炮市。
花炮市只在年前开三天,属于临时架设的摊位。
每个来买花炮的都要登记单位和看工作证明,然后出示单位发的烟花票。
张宝根手里的烟花票不少。
两个单位都发了一点,而有些女同志对这个没有什么需求,被他拿东西换了过来,最后他手里一共有四十多张。
张宝根歪歪扭扭的骑着单车满载而归,早就守在大门口的林有声立即带着和侄儿侄女欢呼着冲了上来。
林有声今年虚岁才十一,而解卫军和宋家珍的两个孩子一个九岁,一个七岁。
都是最爱玩的年纪。
挂在车把手上的鞭炮花炮什么的被三个小的一窝蜂的抢走。
正好嫂子宋家珍出来丢垃圾,立即把垃圾放在门边,帮张宝根把后座放满了东西的单车推上门口的小坡。
年夜饭的大桌子是解卫军前几年亲手打的大圆桌。
大圆桌如今已经摆在正屋,林爱红和林拥军正在正屋里收拾。
各式各样的板凳、椅子被他们从各屋找出来放在圆桌边。
厨房的玻璃上,隐隐可以看到伊白梅和陈玉华的身影在忙碌。
张宝根和宋家珍刚把买回来的东西放好,就听见院子里三个孩子已经闹了起来。
七岁的丫头解文华有些娇气,见小叔和哥哥没让着自己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当小叔的林有声顿时手足无措,反倒是九岁的解文中对着自己的妹妹一个劲的做鬼脸。
林有声眼珠子一转,抓住九岁的解文中,虚张声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