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李公子!”
“……”
众人将目光转向李煜,纷纷向他问好。
李煜嘴角微扯,笑容略显僵硬。
他并不享受这种被众人瞩目的感觉。
“各位好!各位好!”他抱拳行礼,勉强回应周围的热情。
“好了,李公子不喜应酬,诸位也不必过于打扰。”他看出李煜的不适,连忙为他解围。
抬头望向众人,他说道:“诸位皆知,每年一度的宴会,都会邀请各位青年才俊一展风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闻言,在座的公子哥们脸上无不露出激动的神色。
每年一度的宴会,是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一旦被看重,便有可能踏上仕途,飞黄腾达。
因此,他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那我先来献丑一番如何?”一人笑道。
他在太原小有名气,但科举之路并不顺畅,故而此次赴宴,是希望能得到赏识,跳过科举,直接步入仕途。
谈话间,有人缓缓吟起了诗句。
众人面上多含笑意。
片刻后,有人赞道:“佳作!”
“的确是好诗,堪称佳作!”
“这位兄台,若有兴趣,我府中正缺一位谈论诗文的雅客,欢迎你来。”
“……”
立于厅中的青年环视四周,神色略显僵硬。
局势超乎预料,他原以为吟诗之后,至少能收获些许赏识,岂料仅得数句夸赞。
那邀他入府谈诗文的提议,甚至让他感到一丝侮辱。
直白而言,不就是邀他去做个教书先生吗?
他对此并无兴趣,虽无缘功名,但他的志向仍是步入仕途。
“看来是我班门弄斧了,或许,真正的佳作问世时,再一睹为快吧!”厅中青年抱拳微笑道。
“哈哈!”知府朗声而笑,眼中满是理解。
他也曾年少轻狂,自然能体会青年的郁闷。
知府摇了摇头,望向身旁的儿子,李杰。
李杰端坐其旁,神态洒脱自然。
感受到父亲的目光,他轻轻摇头,似乎不愿此刻出头。
知府见状,点头不语。
随即,知府目光扫视厅下的青年才俊。
他抬手说道:“今日宴会,不仅是诗会,更是一场交流。文治武功,只要对国家有益,心中有主张,皆可畅谈!
大家各抒己见,目的在于相互了解彼此的心志。”
知府言罢,气氛一时沉静。
片刻之后,一人起身,笑言:“大人,我对于当前民生有些浅见。”
“请讲。”知府抬手示意。
“如今大明初显繁盛,但前朝积弊犹存。我认为,应彻底清除前朝弊端!
该严惩的不赦,方能开创全新局面!”此人言辞犀利,眼中透露着勃勃野心。
“说得好!正该如此!”
“前朝余孽,理应斩草除根!”
“……”
瞬间,众多声音响应了他。
许多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异族之人,心思难测,对待他们就该斩草除根!
然而,也有反对的声音响起。
“我觉得不妥,我们大明正值重建之际,正需团结一心,若是一味杀戮,恐怕会引起人心惶惶,对国家并无益处。”一人站起身,语调沉稳。
“你这是过于慈悲了!”之前提议的人反驳道。
“……”
很快,众人便陷入了激烈的辩论之中。
知府大人微微眯起双眼,脸上浮现出一抹满意的笑意。
有争议才有意思。
他转过头,望向在座的几位重要人物,几人眼神交汇,心领神会。
不久,见争论无果,知府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随着气氛逐渐平息,知府开口道:“这个话题暂且搁置,毕竟涉及众多人的生死,即便争论出结果,也不能立刻定夺。”
闻言,仍在争辩的几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依我看,要让大明长治久安,必须在赋税上做文章。那些卑贱之民常常想出逃税的手段,导致朝廷税收受损!真是岂有此理!”一人站起身,大声说道。
“没错!天下的贱民都是一个德行!他们若稍有家国情怀,朝廷推行的事宜定会顺利许多!”有人附和。
“如今天时地利,正是趁机多征收粮食的好时机!不然,等到 ** 之时,饿死的还不是这些贱民?”
“要多征赋税,又怕他们 ** 。但凡赋税上涨一成,就有人嚷嚷着要饿死!真是岂有此理!”
“……”
李辰坐在椅上,听着周围人的议论,脸色愈发难看。
他能理解,在这个时代,权贵轻视百姓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