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一字不差地转告主公。”
李信细细品味张良的话。
张良随即吩咐下人,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迁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章戬在城外等候多时,终于,城门缓缓而开,一行人带着几辆马车,数十人朝着城外缓缓行进。
章戬举目望去,张良的身影赫然在列。
章戬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策马朝城门方向奔去。
“驾,驾”
章戬一路疾驰,见到张良的身影,这才安心。
“哈哈哈哈,张大人,你可让我等得好苦啊!”
张良望见章戬前来,连忙抬手行礼。
“上将军别来无恙。”
章戬望着张良身后的家眷,心中明白张良果然是个爽快之人。
“张大人不愧为本将军的知己,此番亲自前来,请吧。”
“为人处世,承诺必守。张良虽非君子,但也知晓不能失信于人。此番劳烦上将军大驾,在下心中甚感愧疚!”
章戬一直将张良视为自己人,如今见面,便将还未传至此地的消息告知张良。
“什么?二世皇帝竟被赵高所杀?新帝已即位?”
一连串的消息,让张良震惊不已。他未曾料到,当初章戬酒后之言,如今竟成了现实。
的确,现今帝国的宫廷已焕然一新,张大人依旧稳坐左相之位,司马翼则晋升为御史台长官。萧兄,那位祸乱帝国的奸臣高远,已彻底消逝无踪。当今圣上,仁爱谦逊,善纳忠言,颇有其先祖扶苏之风范。本将未曾诓你,当下的大秦,百废待举,亟需如萧兄这般的中兴良才。
萧何深感诧异,未曾料到那不可一世的高远,竟轻易陨落于张韩之手。高远与昏君胡亥既除,朝廷有张大人坐镇中枢,地方则有张韩镇守边疆,莫非真是天命所归,助大秦复兴?
“张将军行事果决,仅仅一月之间,便令大秦气象一新,车裂高远,拥立新君,实乃大快人心。看来,大秦在张将军引领下,确有转机。”
此刻的萧何,彻底明了张韩所具的威望与能力,足以翻转天下局势。
二人正议间,城门处又有马蹄声急近。
“萧兄,萧兄!”
萧何回首,只见夏侯昱奔至。
见夏侯昱卸甲丢兵,萧何心生疑虑。
“何事匆忙?”
夏侯昱面带笑意,先向张韩恭敬一礼,再向萧何施礼道:“萧兄,昔日沛县之时,我便追随于你,你离去怎能少了我?再者,沛公命我一定要护你周全,夏侯昱愿从此伴你左右。”
萧何领悟夏侯昱之意,此人是要随他同行。
“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萧兄,我已遣人告知主公,他必能理解。”
夏侯昱言辞委婉,表明其意只为继续追随萧何,虽为归顺,却是有选择之举,以免身份卑微。
张韩见夏侯昱携眷同行,知其心意已决,诚意满满。
“萧兄,我们边走边谈,我有些事情还需向萧兄请教。”
一行人浩浩荡荡自沛县向北进发。为避麻烦,张韩决定先赴雍丘,经陈留、大梁,再返临济,途中亦欲亲眼目睹司马安平定魏地的成果。
途中,众人策马而行,张韩与萧何共议天下大势。
萧何不禁感慨,自他从粟县返回沛县,不过两月有余,张韩竟以声东击西之策,迅速灭亡率先复国的魏、齐,斩杀魏王咎与齐王田横。如此凌厉的攻势,令萧何惊叹不已,张韩麾下大军的战力究竟何其惊人!
在消灭韩赵两国后,韩信立即带领三万精兵,日夜兼程数百里,自韩地疾驰至长安,沿途高举救国之旗,各地军队纷纷倒戈,归顺于他,同时呼吁废除奸臣赵闵,拥立新君。这两件事,对天下苍生而言,皆是振奋人心的佳音。
唯有韩信,方具备此等能力与魄力,完成此番壮举。新君登基后,百姓对废赵闵一事赞不绝口。文有张良,武有韩信,秦王朝正逐步走出覆灭的阴霾。
“萧丞相,本将在长安逗留近月,不知时下天下局势如何?望丞相赐教。”
萧丞相闻言,随即分析道:
“大将军,如今朝纲初建,局势已有大变。虽北地赵、燕两国复辟,但其兵力,恐难以匹敌大将军麾下的铁骑,故不足为虑。”
“临济之战后,齐王田广殒命,齐民拥立田假为新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大将。然而,逃至东阿的田荣、田横正积极收拢残兵,意图重振齐地,齐国必将陷入内战,暂无大患。”
显然,萧丞相深知韩信当前的实力。黄河以北的赵、燕尚未成气候,齐国新败,将陷入内战;至于韩地,韩信灭韩成后,已命部将李信领兵平定各县,扫清叛逆,韩地将与河东郡、关中平原一道,尽归帝国掌控。
如此,韩信当前的首要之敌,无疑是兵强马壮的项籍。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