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胶州湾的渔村里撞见崔家亲信与倭寇交易。
李禄一声令下,亲兵们奋勇冲杀,倭寇死伤惨重,却也有数十渔民被误杀。
崔家亲信趁乱逃脱,只留下满船兵器。
而此时的李福,正坐在银号的密室内,看着黑夜送来的地图。
图上标注着崔家在山东的所有粮仓,旁边写着一行小字
“三更起火,嫁祸倭寇。”
崔明看完后焦急的说道
“殿下真要这么做?纵火可是大罪!”
“不是纵火,是‘失火’。”
李福指着地图上的易燃物仓库,
“让黑夜的人做干净些,只烧粮仓,莫伤百姓。”
三更时分,山东各地的崔家粮仓接连“失火”。
百姓们看着火光,纷纷骂倭寇丧心病狂,转头就把崔家亲信的行踪报给了官府。
三日后,李禄押着倭寇战俘回京,却被李承乾劈头问道
“渔民的后事办了吗?”
李禄一愣
“那些刁民挡路,误杀难免”
李承乾直接将一份名册扔给他,训斥道
“这是你误杀的渔民名单,每家每户,你亲自登门谢罪。”
李禄攥着名册,脸上满是不服气的神色。
而此时的李福,正让崔明将银号的粮食运往山东
“按户分发,说是朝廷赈灾,不提崔家,也不提倭寇。”
黑夜的密报再次送到
“二公子斩敌三百,误杀三十七。
大公子烧粮十座,民心归向。”
李承乾在“禄”字下画了道深痕,在“福”字下圈了个圈。
春末的朝会上,西域急报如雪片般飞来。
突厥可汗率十万铁骑压境,连破三城,边关告急。
李承乾将战报拍在案上,目光扫过群臣
“谁愿挂帅出征?”
殿内鸦雀无声。
程咬金已卧病在床,李绩年事已高,年轻将领中,唯有李禄最合适。
“儿臣愿往!”
李禄出列请战,
“定将突厥可汗的头颅献于陛下!”
李承乾未置可否,转而看向李福问道
“你呢?”
李福躬身说道
“儿臣愿留守长安,确保粮草军械无虞。”
“好。”
李承乾点点头,
“李禄率五万骑兵出征,李福掌户部与兵部,调度粮草。”
大军出发前夜,李福在城门口拦住李禄
“突厥善用骑兵,且粮草不足,可固守待其自溃。”
“大哥又来教我用兵?”
李禄拨转马头,
“等我凯旋,再与你论高低!”
他率军疾驰,果然如李福所言,突厥粮草不济,屡屡挑战。
李禄按捺不住,亲率精锐夜袭敌营,却中了埋伏,最后损兵折将,只得退守城池。
消息传回长安,李承乾在太极殿彻夜未眠。
罗通劝道
“陛下不如让大殿下”
“这是第三关,谁也不能替。”
李承乾望着舆图上的边关,
“去告诉黑夜,打开西突厥的密道。”
西突厥与东突厥素有嫌隙,这是隐杀多年前埋下的暗线。
李福收到消息时,正在核对军械清单,立刻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他让人带信给西突厥可汗
“若共击东突厥,大唐愿割张掖三城相赠。”
西突厥可汗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出兵了。
东突厥腹背受敌,军心大乱。
李禄见状,立刻率军反击,竟一举击溃敌军,斩敌五万,俘虏突厥可汗。
捷报传回长安那日,李承乾正在魏征的灵位前上香。
李福与李禄一同来复命,前者一身青袍,后者甲胄带血。
“你们可知,这次为何能胜?”
李承乾问道。
李禄昂首道
“自然是儿臣奋勇杀敌!”
李福低头道
“是西突厥出兵相助,儿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李承乾没再说话,转身走进偏殿。
罗通跟进来时,见他正将两份卷宗归档,上面分别写着
“李福三事皆成,却失之柔。
李禄三事半成,却失之刚。”
“陛下,三年之期已到”
罗通低声道。
“还没到。”
李承乾将卷宗锁进暗格,
“皇祖父考了我十年,我给他们的,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