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164章:死刑犯逃罪,三法司丢脸

第0164章:死刑犯逃罪,三法司丢脸(1/3)

    文华殿内。

    在小万历与张居正的注视下,沈念缓缓开口,道出了他所言的“歪点子”。

    “臣建议,以释教(即佛教)干政为由写一封奏疏,弹劾圣母太后!”

    在其话落的瞬间。

    小万历、张居正、冯保三人皆一脸惊诧地看向沈念。

    弹劾太后?

    这哪是歪点子,分明是找死的点子。

    小万历微微撇嘴。

    “沈侍讲,莫要胡言!母后心善崇佛,天下皆知,此次要求赦免死刑犯,乃是因朕大婚将近,为朕祈福,怎能算得上是以释教(即佛教)干政?”

    释教干政之罪名,可大可小。

    但再小也会让李太后的名声染上污点。

    张居正并未出言。

    他知沈念不会胡来,他在等沈念接下来的解释。

    沈念缓了缓,说道:“万历元年,太后派遣僧人圆慧重修支提寺,并更名为万寿禅寺;万历二年,太后为追念先帝兼为陛下祈福,先后修建慈圣寺、普安寺与海会寺。”

    “万历三年,太后曾建议在五台山修塔院寺舍利宝塔,但被张阁老以‘五台山距京窎远’所拒,未能成行;万历四年,太后发动内廷宫眷宦官,出资修建承恩寺、慈寿寺,广铸罗汉、伽蓝祖师、佛塔佛像等。”

    “除修寺外,太后多次举办佛教法会,多次布施赏赐僧人,涉及佛教法器法物、金钱田地、冠服等,耗费白银,难以计数!”

    ……

    小万历与张居正听到这些,不由得皱起眉头。

    他们知李太后有修建佛寺、布施赏赐,礼敬寺僧之举,还被一些百姓尊称为:佛老娘娘。

    但并没意识到李太后竟做了这么多崇佛之举。

    仅从沈念所举的事例来看,这几年砸进去的钱财绝对不下百万两白银。

    平时。

    李太后崇佛的开支皆是从内帑支取。

    内帑的钱财账册,外廷无权过问,小万历也不知明细,唯有李太后与冯保最清楚。

    而李太后这些行为也都是吩咐内廷宦官去做。

    小万历与张居正不是查不出,而是根本没有问询过此事。

    沈念知晓这些,并非是刻意调查过。

    而是在内阁大库翻阅工部文书之时多留意了一些。

    修建佛寺虽是宦官之行为,但落地执行的还是工部之官吏,其工程进度在一些文书上是有记载的。

    小万历扭脸看向冯保,冯保点了点头。

    此意说明,沈念所言全是实言,只会说得少,而不会说得多。

    小万历面带疑惑,又看向沈念。

    “沈侍讲,母后崇佛,耗费的这些钱财都是朕允许的,这与释教干政何关?”

    小万历自然要替他母后说话。

    朱家的钱,朱家人花再多也不算多。

    更何况是他的母亲!

    沈念回答道:“陛下,这些花费皆为内帑(皇家私库)之钱,臣无权过问,然太后之好,已使得民间佛教显复兴之势,而今太后又欲以佛家信仰染指朝政,长此以往,必会发生释教干政情况,嘉靖末年,皇祖的崇道之举,对朝堂民间影响有多大,这不必臣多言了吧!”

    “张阁老的《法祖重刑疏》于太后无用,说明讲道理行不通,不如陛下拿出一份《释教干政疏》唬一唬太后,令太后心生畏惧,如此便能收回口谕,以免落人口舌。此道奏疏,可由臣来写,当然,奏疏内容无须公开。”

    听到“唬一唬”三个字。

    小万历与张居正顿时知晓沈念这个点子歪在何处了。

    沈念之意是,吓唬一下李太后,让她以为有官员弹劾她以释教干政,而小万历将此奏疏压下,劝诫李太后收回口谕。

    如此。

    小万历当了一回孝子,李太后又受到了训诫。

    李太后,极为爱惜羽毛。

    她主张为死囚犯免刑,其实就是想要为皇家祈福,在民间博得一个活菩萨的名头儿。

    然若被言官弹劾以释教干政,那就得不偿失了。

    她大概率会收回成命。

    沈念接着道:“当然,此事要绝对保密。”

    小万历想了想,望向张居正。

    张居正点头道:“陛下,臣以为,此策可行!”

    对付李太后,讲道理是最行不通的方式。

    不如像沈念这样,吓唬一下她,不但能使得她收回口谕,而且还能使得她在日后行崇佛之举时,考虑会不会因耗钱太多,而引得朝堂官员上奏反对!

    顿时,小万历也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冯保。

    三人当中,唯有冯保最易泄密。

    若冯保告诉李太后,这道《释教干政疏》乃是专门吓唬她而写,那李太后将会恨死张居正与沈念。

    “陛下放心,老奴绝不会泄密!”冯保连忙保证说道。

    稍倾。

    沈念在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