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桐揉了揉她睡得有些凌乱的发顶,无奈道:“忍忍吧,总比顶个红彤彤的活靶子强。快进去,和你巧儿姐补觉去,路上还长着呢。”他轻轻推了推小桃。
小桃撇撇嘴,还是听话地钻进了车厢。徐巧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精神好了些,对周桐微微点头,也跟着进去了。
小十三利落地翻身上了周桐那匹枣红马,将缰绳递给周桐,自己则坐到了老王旁边的车辕上,腰背挺直,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周围。老王握住了缰绳,神情沉稳。
周桐翻身上马,看向沈怀民:“怀民兄,可以了。”
沈怀民颔首,对身旁那位气息沉凝、眼神锐利如鹰的侍卫道:“孙浩,让他们过来吧。”
“是,殿下。”孙浩抱拳应道,声音干脆利落,随即转身,对着看似无人的巷口方向打了个手势。
几乎是无声无息地,二十余名身着各色粗布短打、作普通脚夫或行商打扮的精壮汉子,牵着几匹马并两辆外观朴实无华但用料扎实的马车,迅速而有序地出现在巷中。
他们动作干练,步伐沉稳,腰间或袖中隐约可见硬物的轮廓,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弥漫开来,与刚才赵德柱等人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周桐注意到,其中几人牵着的那几匹马,筋肉虬结,眼神炯炯,显然都是百里挑一的良驹。
沈怀民扶着沈戚薇上了其中一辆稍显宽敞的马车。沈戚薇临上车前,还好奇地探头看向周桐那辆“墨宝车”,又看看他骑在马上,忍不住问道:“怀瑾弟弟,你怎么不坐马车呀?”
周桐笑了笑,指了指东城门方向:“马上还得应付一下城门口的‘盛情’,坐车上不够‘醒目’。等出了桃城地界,我再上去躲清闲。”他语气轻松,带着点调侃。
沈怀民也坐进马车前,对周桐道:“怀瑾,你们跟在我们后面即可。”
“明白。”周桐点头。
沈怀民对孙浩示意了一下。孙浩会意,低声下令:“出发!”两名同样作普通护卫打扮的骑手立刻策马当先引路。沈家的马车缓缓启动,后面跟着另一辆载着真真、爱爱和部分行李的马车,以及那二十余名沉默而警惕的“随从”。周桐和老王驾着那辆散发着墨汁味的“墨宝车”紧随其后,小十三骑马护卫在车厢一侧。
车队驶出小巷,转入桃城主街。
甫一上街,喧嚣的声浪便扑面而来!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人头攒动,热情洋溢。衙役们组成人墙,努力维持着秩序,拦阻着那些试图冲上来塞鸡蛋、瓜果、甚至还有活鸡活鸭的乡亲。
“周大人!一路平安啊!”
“周大人!记得常回来看看!”
“周夫人!保重身体!”
“周大人!俺们等着您!”
呼喊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真挚的不舍。
马车内,沈戚薇掀开车帘一角,看着窗外这比长阳城任何一次皇家出行都更显热烈和质朴的送别场面,惊叹道:“大哥,你看!怀瑾弟弟在桃城的声望,真的……好高啊!”她的语气充满了新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沈怀民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热切的面孔,微微颔首:“嗯,民心所向,殊为不易。”他随即低声对侍立在车旁的孙浩道:“传令,所有人,不得驱赶,不得伤及平民。”
“是!”孙浩低声应命,迅速将指令传递下去。那些“随从”们虽然依旧警惕,但身上的气息明显收敛了许多,只是更加严密地注意着人群中的动向。
周桐骑在马上,走在自家马车旁,不断地向两侧挥手致意:“好了好了!大家的心意我都收到了!都回去吧!好好过日子!该种地的种地,该做买卖的做买卖!等我回来,咱们桃城肯定更红火!”他声音清朗,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周大人放心!俺们一定好好干!”
“周大人慢走!”
衙役们也跟着喊:“大人放心!桃城有我们呢!”
一路行来,道旁维持秩序的衙役们也都纷纷抱拳行礼,周桐一一笑着回应,叮嘱几句。这亲切而熟悉的互动,更引得百姓们阵阵欢呼。
车队终于抵达东城门。
眼前的景象,饶是周桐早有心理准备,也不禁微微动容。
城门洞下,杜衡身着主簿官服,赵德柱一身锃亮的明光铠(虽然脸上淤青未消尽),陶明依旧那身洗得发白的老学究长衫,三人并肩而立。从城门内到城门外,道路两侧整齐地排列着两列人马:左边是身着崭新青色学子服的义学学生们,个个挺胸抬头,神情庄重;右边则是赵德柱麾下披甲执锐的士兵,队列森严,肃然无声。所有人,在周桐一行出现的那一刻,齐刷刷地躬身抱拳行礼。
“恭送周大人!”声音整齐划一,在城门洞内回荡,带着一股肃穆而真挚的力量。
这阵仗,可比之前那些“精神抖擞”的口号庄重太多了。周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也有些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