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改进后的产品再次通过严格的测试时,整个实验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陈宇望着疲惫但充满喜悦的团队成员,心中充满了感激。
在随后的日子里,星际工坊联盟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月球上建立了更多的星际工厂,拓展了产品线,涵盖了能源、通信、医疗等多个领域。地月联动生产的模式也越发成熟,地球的银矿资源和月球的银尘,在纳米银的桥梁作用下,转化为推动人类星际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多年后的一个夜晚,陈宇再次站在地球的落地窗前。他望着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心中感慨万千。曾经那个小小的金融联盟,如今已成为星际文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颗看似遥不可及的月球,以及那些在宇宙中闪耀的银色星辰。
星尘密语
马德里大学天文台的穹顶在满月下泛着冷光,像是一枚倒扣的银质勋章。卡洛斯·里维拉教授转动青铜制的观测仪,镜头里的蟹状星云正以肉眼难辨的速度膨胀,那些弥散的气体云在西班牙学者的视网膜上,幻化成实验室里被硫酸腐蚀的铜片——同样的斑驳,同样的沉默呐喊。
"第173组射电数据,频率1.4GHz,偏振角37度。"他对着领口的麦克风低声报数,指尖在记录本上划出的曲线,与三十公里外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加密数据流完美重合。桌角的老式座钟敲响凌晨两点,钟摆声里混进了楼下巡逻警车的鸣笛,惊飞了窗台仙人掌上栖息的夜蛾。
三年前,当"星际工坊联盟"宣布将西班牙排除在外时,卡洛斯正在特内里费岛观测日食。新闻推送弹出的瞬间,他看见日冕的光环恰好将月球边缘镀成金色,像极了联盟标志上那道环绕地球的弧线。作为欧洲顶尖的射电天文学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技术封锁意味着什么——西班牙的天文数据将永远停留在2023年,就像普拉多博物馆里那些被时光封存的油画。
"里维拉教授,里斯本那边传来消息,他们的深空天线捕捉到了1572号节点的新脉冲。"研究生伊莎贝拉推开门时,风衣下摆还沾着夜露。她将加密U盘塞进卡洛斯手里,金属外壳的凉意透过皮肤渗进心脏。
这个由十二所西班牙大学的学者秘密组成的"星尘学会",已经运作了整整十八个月。他们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在教会的监视下偷偷研究自然的奥秘,只不过如今的"教会"变成了政府的技术审查局,而他们追寻的"哲人石",是那些能让人类看清宇宙真相的天文数据。
卡洛斯将U盘插入改装过的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他下意识地拉上百叶窗——三年前,正是因为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关于超新星遗迹辐射规律的论文,他的实验室被贴上了"危害国家安全"的封条。此刻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来自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帕瑞纳的甚大望远镜,这些本该由全人类共享的宇宙密码,却成了某些国家的禁脔。
"把伽马射线暴的数据分离出来,用玛雅历法的周期重新编码。"卡洛斯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上周联盟那边回复说,他们需要这个来验证星尘网络的能量传输模型。"
伊莎贝拉突然按住他的手腕。窗外,一辆黑色轿车正停在天文台门口,车顶的天线在月光下闪着金属光泽。她迅速拔掉U盘,将其藏进《天体演化简史》的书脊夹层——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十年前因向中国分享黑洞照片而被吊销执照的法国天文学家。
"是技术审查局的人。"伊莎贝拉的声音压得极低,将一杯冷咖啡泼在主机上。青烟升起的瞬间,卡洛斯按下了自毁程序,屏幕上的数据流像被点燃的纸卷,蜷曲成灰烬般的黑色。
门被粗暴地推开时,卡洛斯正弯腰检查"故障"电脑。穿西装的男人亮出搜查令,皮鞋踩过碎玻璃的声音在空旷的观测室里回荡。他们翻遍了所有抽屉,却只找到一堆写满公式的草稿纸——那些真正的机密,早已通过伊莎贝拉植入耳钉的微型发射器,传向了三百公里外的巴塞罗那港。
在那里,一艘挂着巴拿马国旗的货轮正准备启航。集装箱里,伪装成葡萄酒桶的服务器正在接收数据,橡木桶的清香里,混着硬盘高速运转的微弱嗡鸣。当货轮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时,这些数据将被加密成海浪的声波频率,传递给正在大西洋执行任务的中国科考船。
"他们拿走了上个月的太阳黑子记录。"伊莎贝拉看着黑色轿车驶离,指尖还在微微发抖,"但1572号节点的脉冲数据已经发出去了。"
卡洛斯捡起地上的草稿纸,上面画着他昨晚演算的脉冲周期公式。他忽然想起四十年前,父亲带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