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锦衣卫1 > 018

018(6/12)

混合液(电解液),再用浸过盐水的麻绳连接两极,最后用转动的琥珀轮持续供电。这个原始的电解池,原理竟与《汞镜迷城》里的装置不谋而合。

    卡门帮他找来材料:印第安人祭祀用的琥珀雕像代替镇纸,冶炼作坊丢弃的粗铜丝弯成电极,破旧的石磨盘改造成转动轮。当赵莽摇动磨盘,琥珀轮在羊毛毡上飞速旋转,电极插入电解液的瞬间,液体里立刻升起无数银线,像有人在水里撒了一把发光的针。三刻钟后,他拔出铜板,只见板面上覆盖着一层银白色的薄膜,用小刀刮下来称重,竟有三钱重——而投入的银矿废料,不过才五钱。

    二、80%的分离效率

    分离效率的测算让赵莽彻夜难眠。他连续三天转动电解池,每次都仔细称量投入的废料与产出的纯银。当最后一次计算结束,他把算珠拍在桌上:80%。这个数字远超大明传统的炭火法(最多50%),甚至比西班牙人用的汞齐蒸馏法还高——那些殖民者因为害怕汞毒,往往在银还没完全分离时就停止蒸馏,而电解池能让银在电流作用下彻底附着在铜板上。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避开汞毒的威胁。他发现,电解过程中,汞会以液态形式沉入池底,与银完全分离,既不会蒸发成有毒的蒸气,也不会残留在纯银里。他用银刀刮下铜板上的银膜,放在火上熔化,得到的银锭泛着柔和的光泽,用银针测试,完全没有汞的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才是真正的炼金术。"他对卡门说,指着池底那层银白色的汞液,"把毒留下,把银带走。"卡门试着用这银锭在陶罐上划出痕迹,银线清晰明亮,比西班牙人流通的银币还要纯净。她突然跪在地上,对着电解池磕了三个头——在玛雅人的眼里,能从毒水里取出干净的银子,无疑是神迹。

    但赵莽很快发现了局限。这个原始电解池的效率,高度依赖电解液中的汞浓度——毒河水的汞含量越高,银的分离速度越快。当他试着用上游较干净的河水时,铜板上的银结晶明显减少,效率降到了不足30%。"殖民者的毒河,反而帮了我们。"他苦笑起来,这就像饮鸩止渴,要利用这池水提炼银,就必须忍受它的毒性。

    三、逆流而上的电流

    曼科的部落决定冒险。他们趁着夜色,在河中游的峡谷里搭建了五座电解池,用石磨驱动的琥珀轮提供电力。卡门负责收集银矿废料,曼科带着壮丁潜入西班牙人的作坊区,偷偷接了一根铜丝到下游——他们发现,殖民者的熔炉本身就有微弱的电流,或许是金属矿石摩擦产生的,接入电解池后,效率竟又提高了10%。

    第一夜就炼出了半斤纯银。当银锭在月光下闪烁时,部落里的老人都哭了——他们祖祖辈辈看着白银被掠夺,如今终于能从毒河里夺回属于这片土地的财富。但黎明时分,麻烦来了:西班牙人的巡逻队发现了峡谷里的火光,火枪的轰鸣惊飞了树上的秃鹫。

    赵莽指挥着众人拆解电解池,把关键部件藏进掏空的树干里。他看着被火枪打烂的石磨,突然意识到,这种技术不仅是提炼白银的工具,更是对抗殖民者的武器。只要毒河还在流动,只要银矿废料还在产出,玛雅人就能在任何地方搭建电解池,用殖民者制造的毒水,炼出属于自己的银子。

    他改进了装置,用更轻便的竹轮代替石磨,用晒干的仙人掌汁增强电解液的导电性。分离效率虽然降到了75%,但整套设备能背在背上,随时转移。"电流像河流一样,能逆流而上。"他对卡门说,指着那些藏在山洞里的电解池部件,"他们用毒河往下游下毒,我们就用电流往上游抢回银子。"

    一个月后,西班牙人发现了奇怪的现象:河床上的汞齐块越来越少,而市场上开始出现一种没有汞毒的纯银,上面刻着玛雅人的太阳符号。监工们沿着河岸搜查,却只找到一些被遗弃的竹轮和铜丝——那些电解池像幽灵一样,在峡谷与山洞间移动,电流在毒水里无声地流淌,将银从汞的包裹中解放出来。

    四、80%的希望

    赵莽在离开前,把电解池的制作方法刻在了三块石板上,分别藏在三个玛雅村落。石板上除了装置图,还有一行大明的隶书:"毒能载银,亦能生银,分离之道,在于顺势而为。"他算出,按照目前的效率,只要持续使用电解池,玛雅人每年能从毒河里回收的白银,相当于西班牙人掠夺量的80%——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生存下去的希望。

    他在给大明的最后一封奏报里,附上了电解池的详细说明,结尾写道:"红毛夷以汞毒封锁资源,殊不知万物相生相克。其投诸河中的汞齐,本是毒药,亦是矿藏;其赖以统治的技术,本是武器,亦能为我所用。80%的分离效率,不仅是银的回收率,更是被压迫者夺回命运的可能。"

    崇祯十三年的春天,里科马河的冰融化了。卡门站在峡谷里,看着族人转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