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的最后一页留着空白。赵莽在页脚写道:“公式未完,平衡不止。”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文明的智慧加入,让这个关于取予的算术,永远写下去。而“公平之泉”的硫磺与银,会像最忠实的见证者,永远守着这个平衡的秘密。
第十一章 硫磺与银的平衡
研究站的硫柏树在深夜发出沙沙的响动。赵莽被硫化银晶体的异常震动惊醒——他改良的预警器突然发出蜂鸣,晶体阵列组成的能量网泛起淡紫色的涟漪,涟漪的中心,正是存放高纯度硫化银的储藏室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是岛上的人。”他摸出火铳,靴底踩过地面的硫磺粉,留下淡淡的脚印。预警器的原理来自“银硫平衡公式”:当外来者携带的金属(非火山岛原生银)靠近时,硫化银会释放微量硫化物气体,既触发警报,又能暴露入侵者位置。此刻储藏室门口的银苔已变成暗黄色,这是硫化物浓度超标的信号。
后金密探的刀鞘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为首的黑衣人显然受过专业训练,避开了研究站外围的银线触发装置,却没算到硫化银晶体的“生物预警”。当他的手刚触到储藏室的门把手,指尖突然传来灼烧感——那是硫化物与金属刀鞘反应产生的微量硫酸,像被地脉咬了一口。
“有埋伏!”密探的呼喊被预警器的蜂鸣盖过。赵莽的火铳在硫柏树丛后打响,铅弹擦过黑衣人的肩头,打在储藏室的石墙上,溅起的硫磺粉与晶体释放的硫化物混合,形成刺鼻的白雾。密探们的动作明显迟滞,吸入的硫化物让他们喉咙发紧,像被火山灰呛住。
老陈带着玛雅护卫从侧门冲出。他们手中的武器很特别:黑曜石刀的刀柄嵌着硫化银晶体,挥砍时晶体与空气摩擦,会释放更浓的硫化物。有个密探试图用盾牌格挡,盾牌的金属表面立刻泛起黑色的硫化层,变得沉重无比,反而成了累赘。
查克的父亲敲响了研究站的铜钟。钟声在硫化物雾中传播时,引发了奇特的共振,雾团中的硫化银微粒随声波震动,形成可见的波纹,将密探的位置暴露无遗。这是玛雅人结合“银硫平衡公式”设计的防御术:用声波放大硫化物的预警效果。
赵莽盯着雾中移动的黑影。他知道硫化物的浓度还在安全范围内(低于0.1%),只会让人不适,不会造成致命伤害——这是防御的底线,就像公式中“取百留三”的平衡,既要有威慑,也要留余地。他大喊:“放下晶体,现在离开还来得及!”
密探的首领显然懂些化学。他让手下用湿布捂住口鼻,试图强行突破。但当他们靠近晶体储藏架时,架上的硫化银突然集体释放能量,红光组成的屏障将密探弹开,接触到红光的衣物瞬间染上黑色的硫化斑,像被地脉做了标记。
“这不是普通的银矿!”有密探惊恐地后退。他们随身携带的磁石指南针,此刻在硫化银的磁场干扰下疯狂旋转,根本无法辨别方向,只能在雾中瞎撞,每次撞到墙壁,都会触发更多的硫化物释放。
激战中,赵莽注意到个细节:密探携带的银锭与研究站的银锭在雾中呈现不同颜色。外来银锭因纯度太高,与硫化物反应后泛着暗蓝;而按“平衡公式”提炼的银锭,表面只会形成薄薄的硫化层,呈浅灰——这成了快速区分敌我的标志。
老陈指挥护卫收缩防线。他们将密探逼向研究站的硫磺矿试验区,那里的地面覆盖着未提炼的硫磺矿粉。密探的靴子踩上去,矿粉立刻与鞋底的汗水反应,释放出更浓的气体,呛得他们连连咳嗽,动作彻底乱了套。
“这是地脉的反击!”查克举着黑曜石刀,刀面反射的红光在雾中画出警戒线,“你们不懂平衡,就休想带走晶体!”
密探首领见突围无望,突然将偷到的小块硫化银扔向赵莽,想制造混乱。但晶体在空中就被预警器的能量网拦截,红光瞬间将其包裹,释放的硫化物浓度突然升高,逼得所有人暂时停手——这是晶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也是“银硫共生”的另一种体现:既保护自己,也警示双方。
当密探们连滚带爬地逃离研究站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他们留下的脚印在硫磺粉中格外清晰,每个脚印都泛着黑色的硫化斑,像串狼狈的省略号。赵莽看着他们消失在火山谷,知道这些人再也不敢回来——硫化物不仅击退了他们的身体,更摧毁了他们对“轻易获取”的幻想。
清理战场时,玛雅青年发现密探掉落的地图。上面用满文标注着研究站的布局,却在硫化银储藏室旁画着个问号——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这些黑色晶体既能储能,又能防御,就像永远不懂“平衡公式”的深意。
赵莽在手册中记录下这次防御:“银硫共生,既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