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落在地上,胸口的印记恢复了平静。他走到西装男面前,对方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力气:“你赢了。”
“没人赢。”林晓看着他,“这种力量从来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需要平衡的天地。”他指了指正在关闭的石门,“这里会重新被浓雾覆盖,就像从未被发现过。”
当最后一道石门合上时,林晓转身走进石棺后的暗门。通道尽头有微弱的光线,他知道那是赵宇留下的标记。手里的引星石还在发烫,显示备用核心已经启动,暂时稳住了网络,但真正的修复,还需要找到剩下的八个节点,找到另外十一个有印记的人。
走出古墓时,山谷的浓雾已经散去,阳光洒在草地上,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林晓摸了摸怀里的引星石,石头的温度恰到好处,像颗跳动的心脏。他知道,寻找节点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星子”,或许也正像他一样,感受到了胸口的灼痛,开始踏上守护的道路。
远处的天际,一颗明亮的星星在白日里依旧清晰可见,那是北斗七星中的天璇星。林晓望着它,突然明白星官们的执着——他们守护的不是玉石,是人类与天地和谐共处的可能,是让传说中的灾难,永远停留在传说里。
反重力秘钥:璇玑玉觉醒
第四章:孤影赴约
基地的探照灯在夜雾中划出惨白的光带,林晓贴着仓库的阴影往后山移动。帆布背包里的工兵铲硌着肋骨,璇玑玉碎片在贴身的布袋里发烫,像块活物在提醒他时间紧迫。三天前在档案室看到的《归墟考》残卷还在脑海里发烫——“昆仑墟下有幽都,藏璇玑母石,非星子入之,必为地脉所噬”。
他翻过后山的铁丝网时,裤脚被勾出个破洞。山下的巡逻车正沿着公路转圈,车灯扫过草坡的瞬间,林晓猛地扑倒在灌木丛里,泥土混着草籽钻进衣领。璇玑玉碎片突然剧烈震动,他按住胸口才没让它掉出来——刚才车灯扫过的岩石上,分明有个螺旋符号在反光,和他胸口的印记一模一样。
“果然有标记。”林晓对着月光辨认那些符号,是种古老的方位码,他在悬魂岭的石壁上见过类似的。顺着符号指引的方向,他钻进一片密不透风的箭竹林,竹竿在风中摩擦,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像有人在身后低语。
凌晨的露水打湿了裤腿,冻得膝盖发麻。林晓数着经过的第七块刻符岩石时,竹林突然稀疏起来,眼前出现道断崖,底下是翻滚的云海,云隙间隐约有蓝光闪烁。他掏出能量检测仪,屏幕上的指针疯狂摇摆,最后定格在危险区域——这里的反重力场足以让人体漂浮,却会撕裂细胞结构。
崖边有棵歪脖子松树,树干上缠着褪色的红绳,显然有人来过。林晓抓住树干往下看,发现树影里藏着条凿出来的石阶,宽仅容一人通过,阶壁上的凿痕很新,像是近几十年才被修整过。他想起王教授说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有支地质队在昆仑失踪,或许他们不是失踪,是找到了这里。
踩着石阶往下走,云雾在腰间流动,带着股淡淡的硫磺味。越往下,璇玑玉碎片就越烫,胸口的印记像有无数蚂蚁在爬。走到第三百级台阶时,他突然停住——石阶尽头不是平地,而是道天然的石缝,缝里嵌着块半透明的玉石,表面的螺旋纹路正在缓慢转动,与悬魂岭的璇玑玉形成完美的共振。
“是‘引路灯’。”林晓摸出工兵铲,按照《归墟考》里的记载,在石缝左侧敲了三下。玉石突然亮起蓝光,石缝缓缓向两侧分开,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洞口上方刻着三个古篆:“归墟门”。
钻进洞口的瞬间,林晓感觉像穿过层水膜,反重力场突然消失,脚踏实地的感觉让他一阵眩晕。洞内豁然开朗,是座人工开凿的甬道,两侧的岩壁上嵌着发光的矿石,照亮了壁画——上面画着古人祭祀的场景,五个额头有印记的人围着块巨大的璇玑玉,玉周围的地面裂开,露出底下旋转的星云,与他触碰璇玑玉时“看”到的宇宙图景完全一致。
“原来母石在地核边缘。”林晓喃喃自语。壁画上的星图标注着母石与十二节点的位置,悬魂岭的璇玑玉只是其中一个“调节阀”,真正的能量源头,藏在地球的核心。
甬道尽头传来滴水声,汇成个月牙形的水潭,潭水泛着幽蓝的光,与璇玑玉碎片的光芒呼应。林晓蹲下身,发现潭底沉着块东西,形状像个缩小的璇玑玉。他刚要伸手去捞,潭水突然旋转起来,形成个漩涡,将他的倒影扭曲成个陌生的面孔——额头有印记,眼神却冰冷得像块石头。
“是幻觉。”林晓握紧璇玑玉碎片,漩涡立刻平息。他想起《归墟考》里的警告:“归墟之水,照人心魔,非坚定者,见之则乱。”他再次看向潭水,这次倒影清晰无比,还是他自己,只是胸口的印记亮得更明显了。
绕过水潭,是座圆形的石室,中央立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蝌蚪文,与悬魂岭玉璇玑上的符号如出一辙。林晓将璇玑玉碎片按在石碑顶端的凹槽里,碎片没入石中,石碑突然发出嗡鸣,表面的蝌蚪文像活过来般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