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普法战争爆发。皮埃尔在报纸上看到前线的报道,那些用他改造的引信发射的炮弹,在敌阵中炸开一片血雨腥风。他的航海钟,那个本应指引方向的精密仪器,此刻却成了收割生命的死神镰刀。
深夜,他独自坐在工坊里,面前摆着未完成的新航海钟。窗外的日内瓦湖泛着幽蓝的光,远处教堂的钟声传来,却无法抚平他内心的煎熬。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几名普鲁士士兵闯了进来,领头的军官出示了一封急件:\"勒罗伊先生,国王陛下紧急召见。我们需要更多的引信,立刻!\"
皮埃尔望着他们腰间的配枪,知道自己无法拒绝。但这一次,他在设计图纸上悄悄做了手脚——故意将某个齿轮的尺寸缩小了0.1毫米。这个微小的误差,在普通钟表中或许无关紧要,但在火炮引信里,却足以让炮弹提前爆炸。
三个月后,前线传来消息:普鲁士军队在关键战役中遭遇惨败,许多炮弹在发射时意外爆炸,造成大量士兵伤亡。冯·施特劳斯暴跳如雷,亲自带着士兵来到日内瓦。
\"是你干的!\"军官将破损的引信砸在工作台上,\"你这个叛国者!\"
皮埃尔平静地擦拭着航海钟,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我是个钟表匠,\"他轻声说,\"我的钟,不该用来杀人。\"
枪声响起的瞬间,他最后的念头是那台未完成的航海钟。鲜血溅在黄铜齿轮上,模糊了日内瓦的山景雕刻。而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某个因为他的\"失误\"而幸存的士兵,正望着星空,感谢命运的眷顾。
多年后,当人们在日内瓦的钟表博物馆里看到皮埃尔·勒罗伊的作品时,会惊叹于其精湛的工艺和超前的设计。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精美的钟表背后,藏着一个钟表匠用生命书写的方程式——在精密与良知之间,在生存与正义之间,他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坚守最后的底线。
时间绞索:精密仪器的暴力异化
日内瓦湖畔的秋雨敲打着工坊的彩窗,皮埃尔·勒罗伊将羽毛笔浸入墨水瓶,羊皮纸上的字迹在烛光中微微颤抖:\"每一次齿轮的转动,都是死神的倒计时。\"窗外的湖面泛起涟漪,倒映着工坊内堆积的黄铜零件——那些曾用来丈量星辰距离的精密装置,如今正等待着被改造成杀人凶器。
三年前,他在制作航海钟时,总爱哼着阿尔卑斯山的民谣。擒纵机构每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嗒\",都像是与日月星辰的对话。而此刻,普鲁士军官冯·施特劳斯的皮靴声碾碎了这份宁静。\"国王陛下需要更精准的死亡计时器。\"军官将装满金币的铁箱踢到工作台前,箱角磕裂了航海钟外壳上精美的日内瓦湖浮雕。
皮埃尔的手指抚过待改造的擒纵机构,红宝石轴承在他掌心沁出凉意。当他把摆轮的摆动频率从航海钟的次\/小时调整为适应火炮发射的次\/小时,金属零件相互咬合的声响变得尖锐而急促,仿佛是机械发出的悲鸣。\"再快些!\"冯·施特劳斯的马鞭抽在图纸上,\"布拉格的城墙可不会等着我们的炮弹慢慢倒计时。\"
改造完成那日,工坊的地板上散落着被替换的航海钟零件。皮埃尔捡起一枚刻着星座图的齿轮,突然发现齿轮边缘残留着妻子去年冬天为他织的羊毛手套绒毛。而此刻,妻子正在贫民医院咳血,昂贵的进口药材都化作了这些杀人装置的润滑油。
三个月后,战报随着纷飞的雪片传入日内瓦。改良后的榴弹炮在布拉格城头炸出巨大缺口,守军的哀嚎混着炮弹引信的滴答声,通过文字刺痛着皮埃尔的耳膜。他颤抖着翻出珍藏的航海日志,上面记载着船只如何依靠他的钟表跨越好望角。而现在,相同原理的装置正在将文明的砖石碾成齑粉。
深夜的工坊成了忏悔室。皮埃尔反复拆解组装着一枚报废的引信,试图在齿轮的咬合中寻找救赎。当他发现可以通过调整游丝张力延迟爆炸时,窗外的教堂恰好敲响了凌晨三点的钟声。这个发现让他既恐惧又兴奋——他终于有了掌控死神镰刀的机会。
秘密改造持续了整整二十天。皮埃尔在每个引信的擒纵叉上刻下微小的凹槽,这些肉眼难辨的瑕疵会让摆轮在极端环境下产生0.3秒的误差。当冯·施特劳斯验收新一批引信时,他没注意到钟表匠在交付木箱底部藏着的纸条:\"时间本该是生命的刻度,而非死亡的帮凶。\"
报应来得比预想更快。前线传来消息:普鲁士军队的炮弹在己方阵地提前爆炸,炸塌了三处弹药库。冯·施特劳斯带着一队骑兵连夜闯入工坊时,皮埃尔正将最后一本日记塞进壁炉。\"叛国者!\"军官的军刀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