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40

大明锦衣卫940(5/12)

的喉结动了动。他想起上周在济贫院的见闻:骨瘦如柴的孩子们裹着破旧的麻布,冻得发紫的脚趾从补丁里钻出来。深夜,他铺开妻子的设计图,在珍妮机的基础上画出改良草图——简化结构,改用本地木材,让贫苦人家也能负担得起。

    三个月后,第一台改良纺织机在城郊的破仓库里运转起来。托马斯手把手教失业织工操作机器,粗粝的木齿轮转动声中,褐色的亚麻布源源不断产出。当他带着成捆布料走进济贫院时,院长老泪纵横:\"这些布能让三百个孩子熬过冬天!\"

    消息很快传到工厂主耳中。理查德·阿克莱特的代理人踩着泥泞赶来,锃亮的马靴碾碎满地棉桃。\"托马斯先生,\"代理人转动怀表链,\"专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未经授权的技术改良......\"

    \"这是用来救济穷人的!\"托马斯攥紧围裙,指节发白,\"你们的机器生产的布料堆满仓库,却看着孩子们冻死!\"

    代理人冷笑一声,身后的保镖同时举起燧发枪。仓库外突然响起马蹄声,二十名手持火把的暴徒撞开木门——正是被工厂主煽动的失业工人。\"就是他抢我们饭碗!\"领头的壮汉挥舞着斧头,眼中燃烧着被蛊惑的仇恨。

    混乱中,托马斯的肩膀被斧头砍中。他踉跄着扶住纺织机,温热的血滴在木质齿轮上。暴徒们的怒吼、保镖的枪声、机器的轰鸣交织成噩梦,改良纺织机在火舌中扭曲变形。当托马斯最后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阿克莱特的代理人正用白手帕擦拭火枪,嘴角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十年后,伦敦金融城的董事会议室里,阿克莱特转动着纯金打造的珍妮机模型。\"看看这些殖民地订单,\"他指着铺满桌面的羊皮卷,\"印度总督说,用我们棉布做的军装,能让土兵在烈日下多行军二十里。\"董事们哄笑起来,水晶吊灯将他们的影子投射在世界地图上,宛如张牙舞爪的巨兽。

    而在曼彻斯特的贫民窟,托马斯的妻子在昏暗的烛光下缝补旧衣。针线筐里藏着半张烧焦的图纸,边缘的火焰形状与当年仓库的烈火如出一辙。每当纺织厂的汽笛响起,她就会想起丈夫最后的话:\"棉布不该只染财富的颜色。\"

    两百年后的大英博物馆,玻璃展柜里的珍妮纺纱机锃亮如新。解说词骄傲地写着\"工业革命的里程碑\",却无人提及展柜角落那枚锈迹斑斑的木齿轮——它来自托马斯的改良机,齿牙间凝结的暗红物质,是永远洗不净的血渍。参观的孩子们追逐着跑过,他们身上的快时尚衣物,依然延续着当年棉布帝国的扩张逻辑。

    在曼彻斯特市政厅的档案库里,静静躺着一份未被公开的证词。那是托马斯临终前用血写在布料上的控诉:\"当技术沦为资本的利刃,再精巧的齿轮也不过是绞肉机的零件。\"泛黄的布片边缘,还留着被火枪击碎的弹孔,如同文明进程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血色经纬:棉布帝国的黑暗腹地

    1812年深秋,伦敦塔的地下仓库笼罩在浓稠的阴影中。潮湿的石壁上凝结着水珠,顺着砖块缝隙蜿蜒而下,在堆积如山的军装包裹上晕开深色痕迹。纺织机的齿轮声从上层车间传来,与士兵皮靴踏过石板的声响交织,宛如一曲诡异的进行曲。

    约翰·霍金斯蜷缩在仓库角落,手中的油灯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他是负责清点货物的小吏,此刻却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一座巨大的绞肉机深处。面前的账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数字:两万套猩红制服、五千件帆布帐篷、三千双牛皮绑腿——这些即将运往殖民地的物资,每一件都由曼彻斯特的纺织机日夜赶制而成。

    \"加快速度!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后天就要启航!\"监工的怒吼在仓库回荡。工人们推着装满布料的推车匆匆而过,车轮碾过地面的凹槽,发出沉闷的声响。约翰伸手摸向身旁的包裹,粗糙的棉布触感让他想起家乡的纺织作坊——那是他父亲倾注一生心血的地方,却在珍妮纺纱机的冲击下轰然倒闭。

    五年前,当第一批改良纺织机进入曼彻斯特时,约翰的父亲固执地守着祖传的手工纺车。\"机器永远比不上人的手艺。\"老人常这样说。然而,当东印度公司的廉价棉布潮水般涌入市场,父亲的作坊很快陷入绝境。那个寒冷的冬夜,约翰眼睁睁看着父亲将最后一架纺车付之一炬,火星溅落在雪地上,瞬间熄灭。

    仓库深处传来布料剪裁的声响,锋利的剪刀划开棉布的声音让约翰心头一颤。曾经柔软的布料,此刻正被裁剪成笔挺的制服,每一道缝线都将成为帝国扩张的标志。他想起在酒馆听到的传闻:印度的手工织工因失业而饿死街头,他们世代相传的技艺,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化为尘埃;非洲的土地上,英国士兵穿着这些猩红制服,用枪炮打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