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江汉朝宗 > 第61章 蓝图铺开

第61章 蓝图铺开(1/2)

    “绿色食品加工厂如果单纯用来加工咱们得冷水红米的话就像是大炮打蚊子——太浪费了。”杨浩宇继续说道,“除了冷水红,咱们的技术人员还会指导大家改变原来的种植方法,全面地生产原生态的生态食品。”

    “比方说鸭稻米、蟹稻米、虾稻米等,将鱼虾蟹包括鸭子的养殖与水稻进行完美结合,一块水田产生两种收益,而且产量增加,稻谷的售价至少可以翻上一番!”

    “四块钱一斤?”有人惊讶道。

    “是的!四块钱一斤还是最保守的估价。”杨浩宇说,“东北黑龙江有个五常县,他们那里的大米随随便便都可以卖到五块钱以上,一般都是十块钱左右。”

    “咱们三姓寨背靠神农架国家公园,方圆几百里都没有任何工业,没有任何污染,水质又好,只要稍加管理,就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高品质的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来!”

    “所以,加工厂将来会加工咱们下浜的冷水红米、虾稻米、蟹稻米、鸭稻米,还会深加工咱们三姓寨的高山富硒小土豆、高山黑荞以及多种优质小杂粮,生产出一系列原生态食品。”

    “那咱们地里的那点粮食都可以卖钱了?”有人联想道,“再也不用沤在地里或者是全拿来喂猪了!”

    杨浩宇笑着点点头,“是的!其实这些年去外面打过工的乡亲们都应该知道,咱们山里面这些个看起来毫不起眼遍地都是的东西,在城里人眼中都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

    “光卖粮食咱也赚不了几个钱啊!”又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

    “对!”杨浩宇说,“你这个问题正是我接下来要给大家谈的!”

    “乡亲们还记得二十年前咱们村子边的阴峪河里都有些什么鱼吗?”杨浩宇问道。

    “那可多了去了!”虽然大家不知道杨浩宇为什么突然又将话题转到河里面的鱼里面来了,但这个话题他们更感兴趣。

    阴峪河里面的鱼全县闻名。

    首先是因为阴峪河属于冷水河,水流湍急,河水冰冷,一般的鱼如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这里是没有的,就连随处可见的鲫鱼这里都没有。

    阴峪河的鱼基本上都属于特有的冷水鱼。包括雅鱼、细鳞白甲、油棍子、牛尾巴、红尾巴、马口鱼、斑鳜鱼、翘嘴鳜、船丁鱼、青波、赤尾、翘嘴白鱼等等,还有很多小型的叫不出名儿的鱼。

    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生长缓慢、脂质丰腴、鲜美无比,还有就是贵。

    贵的原因就是稀少。

    尤其是前二十年间,根本没有人保护,炸鱼、电鱼、药鱼的人比比皆是,一度让条阴峪河成了一条毫无生机死河。

    长江禁渔以及天保工程开始以后,河里面的鱼慢慢恢复,逐渐多起来,但有些品种却永远消失了,再也寻不见了。

    杨浩宇最爱吃鱼,也爱捕鱼。

    钓鱼、撒网捕鱼、粘网粘鱼、用扒棒槌捶鱼、拦岔河逮鱼,甚至包括炸鱼、药鱼......在没有全面禁渔之前他都参与过。

    自打他再次回到三姓寨以后,就曾经与小时候的抓鱼伙伴李精诚谈过很多次:他要养冷水鱼,甚至谈到过想恢复阴峪河的原生鱼种,让它呈现出几十年前的那种状态。

    今天,他又准备在众人面前谈论此事。

    站在他身后的李精诚扯了扯他的衣襟,示意他暂时不要声张。

    杨浩宇犹豫了一下,也决定暂时不说此事。

    “今天中午请大家吃鱼啊!”杨浩宇说,“大家不要着急忙慌地回家去,我们今天上午就在这里把我们公司即将做的事情给大家做一汇报,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我们到底要做一些什么事,咱们又有哪些参与的机会。”

    “生态养殖场用的是半山腰咱大队原来的牛棚,薛家搬走后那里被废弃十多年了,正好利用起来,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扩大规模就可以了。”

    “牛圈旁西山的荒坡,可以改造后作为饲料用地,既不占耕地,又能利用天然植被。”

    “忠诚伯,咱家李精诚和曼柔的漫城蜂业所产的蜂蜜、您亲家那高山上的野山菌和其他土特产品质这么好,要是做成深加工产品,能卖出十倍的价钱啊。”

    “总之,咱下浜有一家算一家,只要您愿意参与进来,我们公司都会为您量身定做具体参与办法,让每家每户都能够赚到钱,改善我们的生活!”

    “听他说得轻巧!”一向对新生事物都持怀疑态度的王二婶挤到前排,怀里的孩子正抓着她的头巾,把她的头发扯得乱糟糟的。

    她满脸的不屑,声音尖锐:“又是养这又是养那的,咱们有那个本事吗?就说俺家吧,我家男人去年养了两头猪,一场瘟疫说来就来,猪全埋了,赔得血本无归。你这说养就养,出了事谁赔?俺们老百姓可经不起折腾!”

    “我赔。”杨浩宇声音洪亮,字字铿锵,在祠堂前回荡,“前期由村集体控股,每户都能入股分红。赔了算我的,赚了是大伙的。”

    说着,他从包里掏出一叠厚厚的资料,里面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