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和他亲手扶持的大学堂,为大奉王朝,选拔出的未来栋梁!
“开考!”
随着司礼监太监一声悠长的唱喏,这场决定最终仕途起点的殿试,正式开始。
没有经义,没有诗词。
陛下亲出的考题,只有一道策论,题目言简意赅——《论南北运河疏通与沿岸流民安置之策》。
这道题一出,阶下的进士们,表情瞬间变得精彩纷呈。
那些国子监出身和普通士子,大多眉头紧锁,面露难色。他们读的圣贤书中,可没有教他们如何治水、如何搞工程、如何安置流民。他们只能绞尽脑汁,从《周礼》、《禹贡》等故纸堆里,去寻找一些空泛的大道理。
而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看到这道题,眼睛却齐刷刷地亮了!
这……这不是校长平日里,在《格物致知》和《社会实践》课上,反复强调过的重点吗?!
什么水利工程的力学原理,什么新式水泥的运用,什么以工代赈的模式,什么沿岸经济带的开发……这些知识点,他们简直是倒背如流!
一时间,大学堂的学子们,纷纷神情振奋,提笔便书,下笔如有神助。
两个时辰后,殿试结束。
所有试卷,当场由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进行批阅。
结果,毫无悬念。
最终的排名,与三日前贡院放榜的名单,几乎没有任何变动。状元的文章,更是被几位大臣一致评为“经世致用之典范,百年难得之雄文”,呈送御前时,引得任天鼎龙颜大悦,当场拍案叫绝。
这场殿试,彻底打消了朝中某些人心中,对京师大学堂“侥幸取胜”的最后一丝幻想,也让所有人看清了一个事实——时代,是真的变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