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老太太被亲儿子饿死后重生七零 > 第440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440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1/2)

    1979年6月,黄记木器厂。

    黄晚晴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着谭厂长和张经理看完杂志后的反应。

    自从买完长乐巷的洋房之后,她和前房主沈明珠一直保持着联系。

    她会把国内海市发生的一些趣事,通过写信的方式跟对方讲讲,偶尔觉得有趣的场景,还会简单画上几笔,夹在信件中寄过去。

    沈明珠也会跟她分享自己在国外的一些见闻,尤其是跟俩人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

    逢年过节,黄晚晴甚至还会提前买上一些海市本地的特产干货,漂洋过海地寄过去。

    照理说,从房屋交售之日起,俩人的缘分本应该戛然而止。但没想到,那才是俩人缘分的开始。

    茶几上这几本杂志,也是她拜托沈明珠在国外帮她搜集,然后辗转寄回国内的。

    “老板,您的意思是,咱们放弃中式家具,改生产西式家具?”谭厂长迟疑地道,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怕是不妥吧?依咱们厂目前的条件,一没技术,二没原料,隔行如隔山。就算真硬着头皮做出来,也不一定有市场,万一卖不出去挤压在仓库,怎么办?”

    旁边的张大山,倒是一副敢打敢拼的模样,“老板,厂长!依我看,这个主意也不是完全行不通!”

    “既然老路子已经看不到未来了,那咱们就要勇敢地去改革、去创新!把西方的好东西拿过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没有技术就学,没有原料就进!”

    “正因为现在市场上生产这种西式家具的少,才更说明,咱们将来可以打拼的市场空间更大!”

    “如果现在,每个木器厂都生产西式家具,那反而没咱们什么事情了。”

    黄晚晴笑着点头,“嗯,谭厂长的综合考虑,以及张经理的独到见解,都很对!”

    “我的想法是,咱们折中一下,参考这些经典的西式家具,看能不能设计制作出一批中西合璧的新式家具。”

    谭厂长和张经理听完这话,都有些懵了,“新式家具?那是什么样的?”

    黄晚晴身体微微前倾,照着脑海里的画面,耐心解释道:“咱们传统的中式家具,对木料很讲究,基本上打一套好的家具,短则用一辈子,长的甚至能传承好几代人,甚至数百年。”

    “优点显而易见:精美耐看、结实耐用。相对于西式家具,除了用木料打骨架,还用海绵、弹簧、皮革、布料等来制造,中式家具的缺点也很明显:舒适度要低些。”

    “但对于咱们木器厂来说,有时中式家具的优点,也是缺点:木料讲究,则成本高、利润低,资金压力大,而且很多木料都不可再生,不能量产;结实耐用,则复购率低,使厂子长期处于饿不死、又吃不饱的状态。”

    “如果咱们能设计一批中西合璧的新式家具,既符合传统中式的审美,又兼具舒适性。家具中间用可循环再生的经济木料打骨架,外面用上海绵、布料、皮革等。”

    “咱们主打卖的,不再是独到的制作工艺,或者罕见的木料,而是别人家没有、只有咱们厂子里才有的家具产品。”

    谭厂长听着连连点头,张经理听着双眼放光。

    “行!这个主意非常好!”

    谁知谭厂长话音一转,又问出了三个关键的问题,一针直中要害:“老板,那这些新式家具,由谁来设计?”

    “还有,新添生产线、备料都没问题,可这新的投资从哪里来?”

    “再者,您说的这种新式家具若是做出来了,那通过什么渠道售卖?”

    “老板,我跟您说实话,老谭我是技工出身,生产制作中的困难,老谭我都能想办法解决和克服!唯独这资金和订单,我是真的头疼!一想到这两点,我就打心里害怕!”

    张经理虽然心里也发怵,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我看账上的钱,前期投入肯定是够用!”

    “至于新式家具做出来之后,上哪里去找订单......”

    “大不了,咱们先做出来一批当样品,到时候,我找个专业的摄像师过来拍照,然后洗出照片做成相册,就像这些杂志一样,到时候再挨个出去跑订单!”

    黄晚晴淡定地坐在旁边听着,脸上露出了赞赏神色。

    谭厂长每次看问题,都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而张经理身上有着年轻人敢拼敢干的创新精神,能积极想办法,灵活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身体力行!

    想到这里,黄晚晴由衷地夸奖道:“谭厂长,张经理!黄记木器厂能有你们帮我打理,是我的福气,也是木器厂的好运气!”

    俩人正说得好好的,愁的只差薅头发了,突然被老板这么一表扬,顿时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黄晚晴笑着继续道:“关于新增生产线的资金问题,你们不用担心,大可以放心去干!厂里缺多少钱,到时候谭厂长签字批准,让财务直接来找我打钱。”

    就连黄晚晴也没想到,自己画的那些画,竟然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