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63章 再接再厉,风衣接棒

第163章 再接再厉,风衣接棒(3/5)

边手上忙活着缝裤子,一边时不时回头看看学工的女工情况。

    钱进很心疼老师傅,赶紧去端过搪瓷杯倒上热水,往里加入商城买的润喉茶。

    这热水不是普通水,是加了葡萄糖的电解质饮料。

    反正这年代老百姓糖摄入量普遍不足,不用担心会有糖尿病的麻烦。

    张红梅冲他点头示意,端起茶缸抿了一口。

    别的不说。

    这润喉茶水清凉微甜很可口,老师傅喝的很得心意。

    诸多新女工们穿着各种工作服。

    她们这都是从哥姐父母手里传下来的衣服,这里的女工全是回城知青,没有进入正式工厂自然也就没有属于的自己的劳保服。

    不合身的工装干活是拖累,有的袖口垂下来容易卷进机头,只得用皮筋或绳子把袖子扎起来。

    钱进看着女工们时不时还得挽袖子,忍不住摇头。

    要是生产任务轻松,他准备让张红梅设计一款服装厂的工作服,到时候一人一身。

    现在生产任务太重,那他索性回去到商城买一身劳动服。

    到时候随便解释个理由,不至于有人会打听来历。

    新晋女工们的工作态度让钱进大为感动。

    她们咬着嘴唇,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住那晃动的针尖和被布料压着艰难前行的送布牙,额角都是汗。

    旁边几个老工人手脚麻利得多,但脸上也刻着无法掩饰的疲惫。

    她们负责的主要是裁剪、缝制裤腰和上裤袢这些关键工序。

    车间的后头,一个靠近新开电源的角落,是那十多台崭新的电动缝纫机方阵。

    通体深黑带着黄色工作台,线条笨拙却充满力量感。

    马达声尖锐、稳定、马力十足,带着一种工业时代势不可挡的韵律。

    被挑选出来的十多个手脚麻利、学习能力强的老女工正坐在这里操作。

    余力娟现在负责带队电动缝纫机女工。

    钱进走过去特意叮嘱一声:“小余,一定要小心,电动缝纫机危险。”

    按理说这些女工现在不该上手电动缝纫机。

    没办法。

    生产任务重,赶鸭子上架。

    余力娟爽快的应和一声:“放心吧,钱总队,我们应付的来。”

    相比还笨手笨脚的新女工,她们动作快得多。

    老职工的双手像上了发条,几乎不停顿,飞针走线处布料哗哗地涌动过去,成品裤子的形状迅速成型。

    电机的持续嗡鸣与针头刺穿布料的密集“扎扎”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令人心悸的生产节奏。

    缝纫线消耗的速度快得惊人,线轴飞快地旋转缩小,在灯光下几乎看不清丝线的踪影,只留下一片转动的虚影。

    很快有人喊线没了,管线的女工拖着整麻袋的线轴跑前跑后,像战场上补给弹药的辎重兵。

    车间水磨石的地面上,细碎线头和布屑已经像雪一样积了一层,踩上去软绵绵的。

    角落里,几摞捆扎好的半成品和刚下线的成品越堆越高。

    负责检查工作的女工一遍遍的检查过成品裤子没问题,便招呼一声被带出去。

    一批喇叭裤出门。

    立马被人潮淹没。

    人潮退散。

    喇叭裤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钱箱和票箱。

    不管是老职工和新员工注意到这一幕后都会精神一振。

    她们表情相仿,眉头紧锁——因为疲惫,嘴角却带着一丝紧绷的亢奋弧度——因为工厂收入高。

    钱进觉得这样不行。

    女工们压力太大了。

    他去找张红梅,说道:“明天礼拜一,买喇叭裤的顾客会少一些,让工人们歇半天吧。”

    张红梅手上工作不停,低着头说:“歇什么歇?等忙过这一季,咱有的是休息时间。”

    “后面天要冷了,再穿喇叭裤就不合适了,这裤腿太宽大会透风的厉害。”

    “所以咱现在加班加点多干点,后面喇叭裤没什么买卖了,我让她们轮流歇班,让她们每个礼拜能轮流着歇两天!”

    前面的女工回头笑道:“那可不行,我不想休息,我想加班赚加班费。”

    张红梅瞪了她一眼:“不要走神,看把你能耐的,小心缝纫针砸进手里头!”

    钱进想了想,说道:“那我跟卤肉铺那边说一声,这两天的卤肉不卖了,分给咱工人带回家加餐!”

    女工们收入高、福利好,在家里地位提升的厉害,基本上用不着她们做饭刷碗。

    不过如果她们能带上各种卤肉回家,那在家里地位必然更高,可以休息的时间更多。

    钱进必须得想办法保障女工们的休息时间。

    过度疲劳就会出现生产事故!

    他在这里转悠了两圈,上百条带着泰山路人民服装厂烙印的新喇叭裤,带着机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