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鉴昭行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史台,是敌是友?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史台,是敌是友?(1/2)

    三人说话的时候,林知清大概将所有内容理了一遍。

    年轻男子,也就是林从戎当年的小厮之子,此人口中的话基本上都是在诋毁林从戎。

    他说他父亲发现那些书信源于一个意外。

    这些内容都和卷宗中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出入。

    那白发老者乃是军中的伙头兵,在大军全军覆没那一日,他见过林从戎一面。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据他所说,林从戎当日让他准备了许多干粮。

    这与林从戎失踪的情况相符合。

    卷宗之上,当时的主审官通过这一点,判定林从戎的失踪是早有预谋,要不然谁会提前备下干粮。

    至于那妙龄少女,看上去年龄同林知清差不多大,与林从戎更是见都没见过面。

    她能作为证人的依据,仅仅是因为当年她的父亲乃是大军中的一员。

    大军临行前,她的父亲曾与她交代过后事,就像是知道自己有去无回一样。

    仅仅是这样浅显的理由,竟然都可以成为呈堂证供,林知清只觉得有些可笑。

    她看向江云鹤,只见江云鹤端坐不动,静静听着几人说话,什么表情都没有。

    而高堂之上,王渊紧紧皱眉,似乎是有些疑惑。

    刑部尚书眯着眼睛,看不出喜怒。

    周崇正面无表情。

    待三人说完,周崇正才开始走流程:

    “证据皆在此,林知清,你可有异议。”

    书信的事,林知清没有任何角度可以开口,但这几个证人的证词,实在离谱得不像话。

    她上前一步,行了一礼:

    “大人,我有一事不明,吩咐伙头兵多做一些干粮,如何能成为证词,记录在卷宗当中?”

    周崇正面色不变:

    “军中粮草乃是有定量的,林从戎多吃一份,其余兵士便会少一份,且当时并无林从戎外出巡逻的记录。”

    “既无外出巡逻,为何要带干粮,大敌当前,正是厮杀之时,并不是需要干粮的时候。”

    “大人,你可上过战场?”林知清目光澄澈,紧紧盯着周崇正。

    周崇正眉毛下拉:“我乃京官,且并不懂武,如何上战场?”

    “既没上过战场,你如何断定大敌当前厮杀之时便不需要干粮?”林知清快速开口:

    “如果仅仅是因为多吃了一口饼子就有通敌叛国之嫌,那通敌叛国的人可太多了。”

    周崇正的话被噎了回来,他下意识皱眉:

    “你说的话并无任何依据,不要做无谓的辩解。”

    林知清没再看他,而是看向了刑部尚书:

    “敢问尚书大人,大盛可有哪一条律例规定过,大敌当前时不可用膳,不可带干粮?”

    “并无。”刑部尚书非常干脆地开口。

    林知清再次转向镇远侯,开口询问:“敢问侯爷,军中可有律例,不可带干粮?”

    江云鹤看了一眼林知清,缓缓摇头。

    没有。

    林知清再次看向周崇正,她没说话,但方才的问题已经能够代表她的立场了。

    周崇正皱眉,一时没有说话。

    林知清一看他的表情,便知道他自己其实也无可辩驳。

    于是,林知清深吸一口气,再次看向镇远侯开口:

    “侯爷,你带兵出征之前,可会对家眷有所交代?可会觉得自己一定能回来?”

    “家事怎抵得上大盛之事,既上战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江云鹤缓缓开口:

    “能不能回来,要看手中的刀枪。”

    “不愧是侯爷。”林知清似乎是在夸江云鹤,但语气并不热络。

    她转向周崇正:“周大人,上战场之前知会家人,乃是很正常的事。”

    “再者,每个人临上战场之前,都是抱着死意去为大盛拼杀的。”

    “交代后事,是我父亲每次上战场前都要做的事,因为他无法断定自己哪一次就回不来了。”

    “如若一句这样的话,都能成为我父亲通敌叛国的证据,请恕我不能接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说着,她俯下身子,迟迟不愿起来。

    刑部尚书见状,缓缓开口:

    “周大人,根据大盛律例来看,这几个人的供词确实不能证明林从戎是否通敌叛国。”

    堂下的江流昀看着刑部尚书,眉宇间出现了一丝不满。

    他听出来了,刑部尚书如今在偏帮林家。

    周崇正拿起卷宗,开口道:“其余证人皆已入土,此三人乃是仅存的证人,证词虽有缺漏,但依然可以作为参考……”

    林知清微微皱眉,她刚想开口说话,却没想到一直没有开口的王渊提出了异议:

    “周大人,边缘证人的证词确实证明不了什么,若将其记录在册,并无任何意义。”

    此言一出,林知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