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宋潜火队 > 第140章 领命

第140章 领命(1/2)

    事实上,新成立的潜火军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灭火这种事情,是没有明确标准的。

    无论是工作再怎么尽职尽责,依然会有人说,潜火军灭火不力。

    一连串的纵火事件,让整个汴梁陷入了淡淡的恐慌之中。其实不止是平民,那些达官显贵更加是战战兢兢,因为这几场蓄谋已久的火灾往往都是在官宦们的府邸烧起来的。

    现在很多人怀疑这是有人专门制造的恐怖事件,用以左右朝局,甚至是扰乱汴梁。

    所以开封府知府何栗在李建文走后,也开始亲自掌舵,命手下左右军巡分头调查。

    至于潜火军,浪头已经涌起,下一波浪潮已经扑面而来了。

    高俅的宅子起火之后,李部童便被太子叫去了,一整天不见回来。

    他走时,表情十分凝重,像是霜打的茄子。

    真金也难免前思后想,这一天,他其实思考了很多的问题。

    从始至终,汴梁的防火系统根本就不完善,首先就是没有预警系统,等到哪里着了火,官府收到消息的时候火势往往已经烧起来了,到了现场之后如同睁眼瞎一样。

    真金回想起还在民间打火队时,往往是着火之后,各坊的民间打火队先行赶到现场,之后再派人前往官府报信,等到消息到了左﹑右厢公事所,厢巡检再带着厢兵赶过来,一来一回,时间耽搁太久了。

    久而久之,民间也开始有句谚语流传,说是小火不用官府救,大火官府救不了。

    真金在打火队时听到这种说法,起码还会觉得这是对民间打火队多少的肯定,心中尚有一丝丝欣慰。

    不过,如今他身在潜火军,却也不得不面对和承认的是,这种说法的背后是民间对官方打火力量的不信任。

    这也是民间打火队长久存在的缘由所在。

    再者,城内各地方的救火资源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大户人家有自己的潜火铺,而广大的平民区,主要是靠民间打火队和厢兵,不过这还是在地段相对富裕的地方,事实上在像是真金家所在的苦水坊和苦井坊等穷苦一些的坊,连民间打火队都没有的,原因也很简单,养不起。

    汴梁人口百万以上,平民区往往居住拥挤,大多数百姓人家,一间房便住下了整户人家几口人,放眼整个汴梁,人口密度可想而知。

    这些地方,住房往往也是木质建筑居多,房顶多用廉价一些的茅草铺盖,遇到火情,见风就长,一烧起来就是一大片。

    真金回想起来,自从他开始打火起来,遇到的火情也不在少数。

    凡是发生在平民百姓区域的火灾,火势扩散往往极快,并且一般都会出现人员伤亡。可是发生在大宅院里的火灾,高墙大院往往能够阻隔火情的扩散,不过同时出现人员伤亡的概率也要低很多。

    种种问题,长远来看,弊病肯定会日益严重。

    李真金权衡很久,突然想到,或许这次的连续纵火事件不仅仅是危机,也更是机会,不如趁着朝堂民间人人惶恐,唤醒朝廷对防火救火的重视。

    李部童回来之后,李真金便与他细细说了上面这些想法。

    本来李部童回来后整个人垂头丧气,听了真金的想法,脸上渐渐有了笑意。

    “真金,你当真能有这样的想法,太难得了,我没有看错你。”

    李部童说完又为真金倒了一杯茶,看样子是想要认真聊一聊,他接着又说:“预警系统,各个地方打火力量不均衡,这些都是弊病。之所以要成立潜火军,便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我没有你想得深,这些具体的法子需要你来想一想。不过依我看,还有最后一项弊病,也很重要。”

    “什么弊病?”

    “打火责任不清。”

    真金想了许久,点了点头。

    李部童的话他听明白了,往日起火,各厢巡检、左右军巡使、都巡检都有责任救火,以至于民间打火队同样也当冲在救火一线。按原则来说,一般是谁近谁就要先救,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因为要是火情扩散,以上各方都有责任。

    不过起火大小不同,火势情况不一,一旦起火,现场往往是前前后后来了几队人马,容易一片混乱。要么就是在现场,谁官大听谁的,难免出现外行命令内行的情况出现,起火之内的一个时辰乃是灭火黄金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人命财产往往难保,因此对于救火来说,令出必行,事权责三方面的统一更为重要。

    要想做到事权责三方面的统一,那么就需要一支专门的防火打火力量。

    潜火军便是这样一支力量。

    “你说得很对,潜火军便是一支这样的力量。没有人比潜火军更适合来做这件事,不过潜火军目前仅有三百余人,力量根本不够。”李部童说道。

    “要在全城建立起预警系统,并且在各厢坊派驻潜火军小队,起码还要再增加三百人。”李真金粗略估算了一下。

    “三百人不够,五百人以上才好。”李部童微微叹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