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九百零二章 兄弟重逢

第九百零二章 兄弟重逢(1/2)

    李天享和李蓉蓉只在村里住了一天,就赶回了海城,再怎么不满意李学建的安排,但面对强势的老父亲,这姐弟两个也只能老老实实的低了头。

    在国内投资建厂的事,李学建全权交代给了李蓉蓉,李天享从旁协助。

    他的这些儿女中,如果要挑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李蓉蓉了。

    耶鲁大学毕业,毕业之后就进入了集团工作。

    只是……

    “心气倒是高,就是缺乏经验,能力也有限,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将来我到了那一天,都不知道该把家业交到谁的手上。”

    说起这些,李学建的神色也渐渐黯淡。

    李天明听着,也不知道该咋劝。

    老子英雄儿浑蛋的事太多了,要不然怎么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呢。

    只是李学建家刚到了第二代就这么不堪,倒是很少见。

    “树大自直,往后的事,谁能说得准,这次在国内投资建厂的事,说不定能把他们姐弟俩锻炼出来。”

    “但愿吧!”

    李学建说着,看了下时间。

    今天是李学同回来的日子。

    李学建刚到国内,就让人联系上了李学同,终于在昨天夜里到了海城,这会儿正往李家台子这边赶呢!

    兄弟两个也是三十多年没见了。

    去年联系上以后,一直在通信,这次回国,李学建老早就通知了李学同,希望能尽快见上一面。

    之所以耽搁这么多天,是因为李学同要安排好教学的事。

    正说着,外面传来了汽车发动机的声响。

    “来啦!”

    李学建立刻起身,结果因为太过激动,身形控制不住的摇晃,险些摔倒。

    “大伯!”

    李天明忙上前搀扶。

    “不要紧,不要紧!”

    李学建摆了摆手,稍微稳定了一下便出了门,刚到院里,就看见了同样急着想要见他的李学同。

    兄弟两个四目相对。

    “老二!”

    “大哥!”

    三十多年没见了,李学建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这个唯一的同胞弟弟。

    李学同如今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看到李学建的那一刻,眼泪就在也控制不住了。

    “大哥……”

    紧走了两步,到了跟前,一把握住了李学建的手,接着就被李学建给抱在住了。

    看到这一幕,李天明也不禁一阵感伤。

    一起在这边等着的李学庆等人也是纷纷落泪。

    兄弟两个哭了一场,还是李学同先收住了眼泪。

    “大哥,你看你,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好不容易见着了,咋还哭了呢!”

    说着话,李学同还在不住地抹眼泪。

    相较于李学建虽然背井离乡,但是在美国却能衣食无忧,生活富足,李学同这些年的经历,简直不能用一个惨字来总结。

    特殊年代还没开启,他就被人打成了老右,一开始是在海城近郊的农村监管劳动,没过半年,查出了他有海外关系,再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罪名,判了两年劳教。

    等到劳教结束,李学同以为自己终于能回家的时候,又被发配到了内蒙,在当地的一个牧场继续监管劳动。

    最开始的时候,他连一个遮风挡雨的住处都没有,只能窝在马棚,马槽子就是他的床,无论寒暑都只能窝在里面过活。

    有好几次,李学同都想要了结自己,被人救下来两次之后,罪名也更重了,这叫死不悔改,自绝于人民。

    自那以后,对他的监管也更加严格了。

    不过好在当地的牧民对他很好,从来没有因为他是地富反坏右的后代歧视他,还在方方面面给了他很多照顾。

    再后来,他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对生活也燃起了希望,得到平反以后,还被组织上安排在当地的小学校做语文老师。

    李学建联系到他的时候,他简直欣喜若狂,不是因为别的,只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血脉相连的手足。

    “这就是弟妹?”

    李学建看着李学同一家四口的照片,既心疼又欣慰。

    “是,她也是当地的牧民,蒙古族,我这些年……多亏她了!”

    李学建听着,又是一声叹息,简直不敢想象李学同这些年都是怎么过来的。

    “不过现在好了,我的问题,组织上已经查清楚了,也给我平反了,还补了这些年的工资,现在我在牧场的小学做老师,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

    能有现在的生活,李学同已经非常知足了。

    此前,李学建在信里曾说过,想要带他们一家四口去美国生活,对此,他确实犹豫过,但最终还是舍不得那些学生,舍不得牧场,舍不得那里的每一个人。

    “大哥,我……我决定了,不去美国了。”

    对这个答案,李学建并不觉得意外,甚至就连他都想留在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