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八百六十七章 把路走稳了

第八百六十七章 把路走稳了(1/2)

    就在孙立对付坐地炮这些人的同时,李天明也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杜书记!您要来,咋……咋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啊!”

    李天明赶到村委会的时候,杜树平正和李学庆拉着家常。

    “怎么?我下来视察工作,还要给你们准备的时间?”

    呃……

    “杜书记,我不是这个意思!”

    现在的领导很少有那种把下乡检查工作当成摆拍的,不过,杜树平单独来李家台子倒还是第一次,之前就算是过来,也是直接去永河县,然后将村镇的一把手叫到县里统一开会。

    突然下来,别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吧?

    “我刚才进村,发现这里的变化很大啊!”

    杜树平上次来村里,还是和王作先一起,当时的李家台子和现在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村西头的公园已经建成了,从长甸河引来了一条活水,蓄了一个人工湖,另外还从别处移栽过来不少花卉和景观树,现在已经成了村里老人和孩子们,每天必去的休闲所在。

    村东头则是成排的四合院,每一套都是相同的规格,这样的日子放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甚至于在很多领导人的心里,都只能被当成一个远景规划,如今在李家台子已然成为了现实。

    再有就是村里的路,原先只有一条贯穿全村南北的大路,现在每一条小道都被铺上了洋灰板,两侧还砌上了路边石。

    别说是在农村,就算城市的很多地方,都还做不到呢。

    杜树平也曾听不少人说起过李家台子如今的样貌,来的时候,心里也曾期待过,真正到了村里,他才发现,这里的情况要远超预期。

    “我之前听王委员说过,你当年就曾当着他的面承诺过,要把李家台子建设成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现在……算不算实现了?”

    李天明忙道:“杜书记,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能干成的,没有领导们的支持,没有乡亲们同心协力,我就算有浑身的力气,也干不成这么大的事。”

    杜树平闻言笑了,站起身道:“今天就麻烦你这位领头人,带着我们参观参观,也学习一下你们的经验,怎么样?”

    呃?

    这话听着怎么感觉……

    “好,好!”

    从村支部出来,第一站众人先去了学校。

    之前在给乡亲们建房的时候,学校的校舍也重新翻修了一遍。

    刚到校门口,就听到了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您好,杜书记!”

    李爱华已经接到了通知,早早就在学校门口等候着了。

    “李老师,打扰您的工作了!”

    杜树平了解过李爱华的经历,对于她放弃大城市更加体面的工作,留下李家台子的选择,也十分敬佩。

    “欢迎杜书记来指导工作!”

    杜树平笑着摆了摆手:“教书育人,我是个外行,可不敢瞎指挥,怎么样,李老师,工作当中有没有什么困难,或者说,我能帮助解决的?”

    “没有,没有,这里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村干部也很支持教育工作,李家台子的村民对孩子们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去年中考,我们学校的初三毕业班,有九十六名学生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还有五十四名学生考上了县里的中专。”

    杜树平听了,也不禁大为惊喜:“升学率能达到一半吗?”

    “去年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一共有三百二十二人,差不多能有一半了。”

    “好,好啊!李老师,今年中考,有没有信心再创新高呢?”

    还创啊?

    整个永河县,李家台子中学的升学率已经是最高的了。

    “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把升学率再往上提一提!”

    随后,杜树平等人又参观了教室,操场……

    “这里还有食堂?”

    李天明忙道:“初中三个年级有很多其他村的学生,往来不方便,每天中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学校吃饭!”

    “有补贴吗?”

    “我们几个村子的支书商量好了,孩子们的伙食费,几个村子出百分之八十!”

    杜树平点点头,还让一直跟在他身边的秘书记了下来。

    离开学校,接着又一起去了养殖场。

    现如今村里养殖场的规模又扩大了将近一倍,经过孙嘉璐的指导,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科学化养殖。

    “过去我们常说,粮满囤,猪满圈,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现在看来,天明,你们村已经走在前面喽!”

    杜树平说着,还俯下身子,从猪圈里抱起一只小猪仔。

    “天明,现在你们这里,可以同时养多少头猪?”

    “今年我们计划养一万三千头!”

    一万多头。

    跟着杜树平一起下来的市委领导们,闻言都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叹。

    要知道,海城最大的国营养殖场,今年也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