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七百零八章 一碗水端不平

第七百零八章 一碗水端不平(1/2)

    时间已经不早了,宋晓雨留在医院照顾她妈,李天明带着几个孩子没回村里,而是去了李学军家。

    “大伯,甜甜姐!”

    开门的是秋秋,她之前在村里上了一年育红班,又上了一年小学,最后还是被接回了海城,见着甜甜,两个小丫头立刻亲热地抱在了一起。

    “天明,咋还把孩子都带过来了?晓雨呢?”

    严巧珍说着,看向了李天明身后,她已经退休了,现在专职在家带孩子。

    除了天满的两个,还有天和家的萌萌。

    “晓雨她妈病了,带孩子过来……见一面!”

    听到这话,严巧珍立刻觉得不对劲儿。

    “病得很重?”

    李天明点了点头:“估计没几天了。”

    严巧珍听得一愣:“咋这么突然?”

    “我昨天刚得着的消息,您也知道,晓雨和她娘家……”

    有些话没法说,深究起来,都能算家丑了。

    严巧珍听着叹了口气,宋晓雨嫁进来这么多年,和娘家的关系咋样,她自然清楚。

    之前也曾为此发过牢骚,宋晓雨生了四个孩子,亲妈居然没伺候过亲闺女一个月子。

    说出去都算奇闻了。

    “不管咋说,毕竟是亲妈,都到这个份上了,能尽尽心,就尽尽心吧!”

    严巧珍听着也是连连点头:“应该,省得以后后悔,还免得被人说嘴了!”

    当妈的一碗水端不平,就别怪儿女们不孝心。

    宋晓雨能说服自己,留在医院照顾着,就已经不错了。

    如今这年头,不赡养亲爹娘的又有多少。

    归根结底,源头大多都是因为,父母的区别对待,伤了儿女的心。

    像宋晓雨,但凡有点儿好处,家里都给了宋晓军,宋晓瑛都只能自己去找出路,轮到宋晓雨的时候,家里更是连她的一张床都摆不下。

    这样的娘家,让宋晓雨怎么能不寒心。

    “大伯咋样了?”

    李天明岔开了话题。

    李学军本来也快到退休的年龄了,本身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上级领导挽留,厂里又没有能顶上来的人,只能先盯着了。

    “谈好了,延长退休年龄,估计还得再干上几年!”

    能得领导的器重是好事,不过李学军终究还是在年龄上不占优势,否则的话,再往上升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天敬咋样,最近给家里写信了吗?”

    严巧珍还没等说话,先叹了口气。

    “上个月来了一封信,人在哪都不知道。”

    天敬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保密单位,连着两年没回家,只是偶尔给家里寄一封信,具体干什么,人在什么地方,谁也不清楚。

    “个人问题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解决。”

    如今比他大一岁的天和,比他小一岁的天元都结婚了,天新在学校里也谈了女朋友,就剩下天敬还没着落,严巧珍这当妈的能不着急?

    “奶奶,妹妹醒了!”

    正说着,天满和乔萍的儿子振海从屋里跑了出来,看到李天明的时候,怔愣了一会儿,才小声喊了“大伯”。

    严巧珍忙进屋去哄天和的闺女,李天明则把振海叫到了跟前。

    这小子长得特别秀气,眉眼都随了乔萍,看着就像个女孩儿一样。

    “大娘,您一个人带仨孩子,忙活得过来吗?”

    “这有啥忙活不过来的!”

    严巧珍抱着萌萌出来,小声哄着。

    “再多几个也不怕,我还盼着能多生呢,就是现在政策不允许了!”

    说到这个,严巧珍就觉得遗憾。

    以前是人多力量大,现在是一家一个好。

    他们全家都是公职,真要是违反了基本国策的话,天和两口子都得丢工作。

    “对了,天洪媳妇儿咋样了?”

    “在京城呢,她妈跟着一起去的,算算日子,再有仨月也该生了。”

    虽说这么干不符合政策,但是,让人们一下子转变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

    而且,在农村要是没有儿子的话,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天洪和郑淑娟结婚这么多年,膝下只有一个小梅,确实孤单了些。

    “还是在农村好,不用担心丢工作!”

    天和他们两口子如果还要生的话,不光他们,就连李学军都要受牵连。

    把小孙女哄好了,让李天明照看着,严巧珍则忙着去做饭。

    又过了一会儿,李学军先回来了。

    得知了宋母的情况,又是一阵唏嘘。

    “晓雨她大哥……”

    听李学军的话口,李天明便猜到了他想说什么。

    “别,大伯,您还是继续坚持原则吧!”

    当初为了不被人说闲话,李学军愣是压了天满好几年。

    如今为宋晓军打破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