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三百一十四章 该知足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该知足了(1/2)

    李学庆这些日子也被烦得不行。

    电饭煲厂那边,第一批产品被市物资局拉走以后,何老四几人就时不时地过来念叨几句。

    虽然没明着说,可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打听,东西卖了多少钱,赚来的钱啥时候分。

    李学庆现在也不禁后悔,当初就不应该答应李学国,带着其他几个村一起干。

    “都是眼皮子浅的,赚了钱还能不分给他们?”

    李天明笑道:“看不见实惠落在手里,心里难免犯嘀咕。”

    “天明,这回去南边……到底咋样啊?”

    显然,不光何老四等人心里不踏实,李学庆也一样。

    毕竟,这可是和外国人做买卖。

    “东西卖得还行。”

    “那咱……”

    “电风扇四万,电饭煲两万。”

    李学庆闻言,目光闪过激动。

    “这么多?”

    多吗?

    至少李天明并不满意,在这个数字上翻一倍还差不多。

    “叔,咱们村差不多也该歇歇了。”

    李学庆表情一怔。

    “天明,有啥话你直说。”

    李天明接着道:“我的意思是说,维持住现在的产业就行了,往后这几年还是先缓缓。”

    李学庆听了,暗自松了口气,他还以为李天明要撂挑子呢。

    虽然李天明这两年干的每一件事,都让他悬着心,可人一旦过惯了好日子,谁还愿意调过头再去过穷日子。

    李家台子能有今天,都是靠着李天明带头。

    要是李天明甩手不管了,接下来的路该往哪边走,李学庆的心里可没底。

    好在只是虚惊一场,李天明说要歇歇,正好也是李学庆希望的。

    看看现在的李家台子,又是养殖场、果木园,村头还立着两座工厂,菜园子也改成了蔬菜大棚。

    乡亲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可李学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眼下有市里的领导支持,可万一哪天风向变了,村里的这些产业被人当成ZB主义尾巴给割了……

    赚钱的营生没了,倒是不打紧,他作为李家台子的村主任担责,也没啥大不了的。

    李学庆担心的是李天明,这小子是老李家的龙,要是被牵连进去,一辈子都得毁了。

    “天明,我有句话早就想说了,咱们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也该知足了。”

    和以往相比,现在的好日子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是啊!该知足了。”

    如今这年月,再奢求更多的,那就显得太贪心了。

    李学庆待了一会儿,便起身离开了。

    李天明看看时间还早,和宋晓雨打了个招呼,去了村南头的养殖场。

    李老六去世之后,这里也没了看大门的,平时都是郄国良他们负责卫生。

    “老郄!”

    郄国良也是刚回来,吃过晚饭,他又去了趟菜园子。

    “天明,你……今天回来的?”

    养殖场这边平时很少有人过来,这也是李天明要求的。

    毕竟郄国良等人的身份敏感,平日里还是少接触外人为好。

    “下午刚到家,您这是……”

    “去了趟大棚!”

    李天明听了也没细问,大棚交给郄国良,他放心得很。

    “有啥活,您就交给天林和天亮,别太累着了。”

    说着,两人一起进了养殖场。

    今年的猪崽和鸡苗在李天明南下之前就已经到了。

    按照计划,再有两年,李家台子的养殖场就能实现自行繁殖,不用再找农业局进崽了。

    李天明转了一圈,又去找了吴月华。

    老两口子刚吃完饭,孙嘉璐在门口洗衣服,吴月华又在折腾她的发明创造。

    “孙老师,您可真够贤惠的。”

    对李天明的调侃,孙嘉璐也只是笑了笑,根本不在意。

    他们两口子一直如此,让吴月华做家务等于拆家,哪天小老太太要是真伸手帮忙,孙嘉璐还真接受不了。

    “月华,天明来了。”

    吴月华应了一声,然后就没动静了。

    突然,宿舍这边的灯全部熄灭,正在批改作业的李爱华走了出来。

    “月华,你又折腾什么呢?”

    很快,满脸愁容的吴月华便走了出来,看着李天明。

    “你说的那个空气炸锅,一旦加热,功率过大,以现在的电力供应状态,咱们国内恐怕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能满足得了。”

    电饭煲厂投产以后,吴月华便很少去了,整天闷在家里搞发明,看她这劲头儿,似乎是想要把之前浪费的时间全都给补回来。

    说起来空气炸锅的技术含量和电饭煲相差不大。

    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内部的电热管将空气加热至高温,然后再通过风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