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楚兵 > 第702章 最后的突厥国

第702章 最后的突厥国(1/2)

    “没事,阿史那庆死了就行。”

    阴山,

    玉璧城。

    刘承玄没有在意细节,淡然答应了,给处月部报追击之功。

    远方山顶,赵军兵卒如蚂蚁一般,呐喊着口号,慢慢淹没了玉璧城头,

    此情此景,十六营旅将长舒了一口气。

    打到这里,玉璧城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阿史那思摩就一千多人了,三万兵马涌进去。

    就是三万头猪,也能把突厥残部撞死啊。

    玉璧山,赵军旗帜连绵,一路兵马数万,甲胄响动,脚步杂乱。

    刘承玄被众将簇拥,行走在玉璧大坡上,

    他忽然看见了四年前的土台,

    那上面,还有当时固定战鼓的石碓。

    刘承玄有些恍惚,

    他好像看见了,赵军大旗如林,兵甲如虎。

    听见了龙骧军攻城的喊杀,还有刘忠武挥剑立誓的事,

    这一切的一切,就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元始元年,龙骧军终于洗刷了四年前的耻辱,攻下了玉璧城。

    但此刻,不知为何,刘承玄没有想象中的开心。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没了金真可汗,没了赵王,没了天下各族,似乎玉璧城已经不是那个玉璧城了。

    “报,启禀将军,阿史那思摩守卫行宫墩台,那里不好打,硬吃可能……损失很大。”

    进到玉璧城内部后,刘承玄不得不承认,当年突厥国师萧成章真的厉害。

    他主持的玉璧城,修的极为扎实。

    玉璧城建在山崮上,有七八里平地,

    内中有水井、牧场、耕地,足以给突厥人南下提供一个稳固的后方。

    中间有一座两丈高的王庭墩台,它是昔日围绕铁力行宫而建营防石墙。

    这种地方,有一千不怕死的突厥人守着,想要拿下,就要用人命填。

    显然,从军事角度讲,这是划不来的。

    头戴三羽赤盔,刘承玄轻轻挥手,示意传令兵下去。

    随后,他转头看向处月部的扎克,眼神一冷,

    示意他用突厥语翻译一些话,给身后的一个老牧人听。

    赵国的人才太多了,他们对于突厥善后事宜,早就准备好了,

    尤其处理突厥遗留力量上,更是取得很大的成果。

    李宣、刘忠武,尽管对突厥人深恶痛绝,但此二人都是坚定的不杀俘者。

    他们无数次告诫西路军,给别人留条活路,就是给赵军留条活路。

    赵军的信仰永远不能改变,赵国带去的是希望,而不是毁灭。

    正因为突厥牧人的生命得到了保障,

    此刻,阿史那思摩的父亲,德吉禅已经来到了玉璧城。

    现在的情况,赵国使者说十句、百句,也抵不过德吉禅去劝降一句。

    ---------------

    玉璧城。

    行宫墩台。

    石头堆砌的墩台,修的非常好,阿史那思摩是个雄健的草原汉子,

    他深受金真可汗的恩惠,为人忠义。

    即使知道突厥国已经灭亡,他依旧选择听从军令,死守玉璧城。

    石头墩台下,赵军兵卒如海,已经包围了此地。

    但年轻的阿史那思摩不怕,他要跟玉璧城共存亡。

    此刻,勒尔浑部最后的漠北将领,只痛恨一件事,

    一万多人的突厥部队,在得知漠北沦陷后,没几天就逃光了。

    若有一万多兵马,以玉璧城的物资,阿史那思摩可以守上两年。

    石壁后方,正当阿史那思摩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时,

    一道洪亮且急切的声音,在石墙那端响起,

    “万夫长,万夫长!我看见你父亲了,卑劣的赵军抓住了你的父亲德吉禅。”

    什么?父亲!

    听见勒尔浑部勇士的话,阿史那思摩虎眼一软,

    他再也忍不住了,缓缓从石墙后站直了身子。

    他看见了一个老迈的牧人,肩膀垮了,走路也有些颠簸。

    玉璧城两军阵前,那个牧人,曾经是一个马奴,

    狼行首领因为他会养马,赏给了他一个羊女,后来才有了庆跟他。

    在阿史那思摩的记忆里,老父亲虽然算不得勇士,

    但对他们兄弟是真的心疼,他总是帮别家整理羊圈,修护牛棚,

    多得点马奶酒跟牛肉,一路辛苦拉扯大了他们两兄弟。

    关外阴山,风起云涌。

    玉璧城战场,一个老人缓缓向最后的突厥残军走去,

    几万双眼睛的注视下,一件关乎历史的大事,正在发生。

    这是突厥人最后一个据点,

    此地被攻陷后,将标志突厥国的时代彻底结束,广袤辽阔的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