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楚兵 > 第694章 李保的愤怒

第694章 李保的愤怒(1/2)

    “它这个秘密就是深耕,翻土要一尺,黑土才有肥力。”

    “要精耕细作,水渠要修好。今年肯定来不及了,明年水够,产量最低两石。”

    大楚百年,文化成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个时期的田亩产量,比之汉代增加了三成左右。

    可就算如此,田埂上,马福祥也清楚,

    哪怕就是江南水田,亩产最多也就是三石上下。

    可如今,在这荒凉的辽东卢龙郡,竟然可以让粮食的亩产提高到二石,

    马家的粮食,足足比过去翻了两倍多,这是何等的大事啊。

    粮食,就是人丁,就是马家堡要富足的根基!

    卢龙郡。

    马家堡。

    朱雀将军此刻,双脚赤足,目光炯炯,踩在马家的田地里。

    两头牛拉着曲辕犁,保爷时刻控制着犁头,黑土被两牛之力,轻易犁开,

    保爷尽可能让翻土,更深一些,因为这样更好。

    这是军屯点!

    整个辽东五郡,在柳城、燕郡、卢龙,共设有军屯四十三处。

    而在范阳、渔阳,因为是前线的缘故,屯点较少,只有七处。

    但那两个郡,土地平旷,本身耕地粮税就不少,也没搞赵国军屯的必要。

    马家堡一万两千亩地,签订契约后,正式纳入军屯。

    到九月份,必须上交赵军粮食一万五千石。

    等于说,马家跟赵国,基本三七开,赵国占大头。

    可马福祥不亏啊,这天大的好事情,

    也就是他征粮立了大功,才轮到马家堡。

    定为军屯,意味着赵国大凌河,高产粮食的技术,就等于直接传授给马家了。

    四年之后,军屯契约结束,这些被开垦维护的田亩,就全部成了马家堡的。

    朱雀将军只是稍微警告了一下,不要将技术传出去,

    说皇家会责罚,武川元老们也会责怪他。

    剩下的就不用李保操心了,粮食在这个时代,就是银钱,就是一切。

    除非是父母亲兄弟,否则天下谁也不会,将挣钱的秘密告诉别人。

    在辽东,用金银不一定能请人干活,但用粮食就一定可以。

    燕山脚下,群峰连绵,

    小河流水潺潺,自远方山沟而来。

    保爷干起了曾经在大青山的老本行,倒是得心应手,比他当将军的水平高。

    这几个月,李保瘦了很多,

    眼眶深陷,脸颊骨突出了不少。

    就连一向臃肿的眼袋,都平了一些。

    没办法,保爷压力太大了。

    二当家周云虽然没明说,但保爷基本知道,

    北疆的粮食要来,肯定要到十月去了。

    一开始这个征粮的活计,根本看不到希望,

    圣武三年,辽东才被高句丽洗劫,破坏很严重。

    赵军接手时千疮百孔,好多地方,十里无人烟,

    都是后期赵军抢当年高句丽,俘虏的几十万河北人口填的。

    圣武七年,辽东五郡一共收粮税七万石,到元始元年,保爷的目标是六十万石。

    一年时间,翻天覆地,粮税增加十倍,那想想都睡不着。

    这就相当于,平摊下来,辽东五郡,每个赵人都要多征收一石粮食。

    好在,只要大伙齐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保爷先是从野猪那里洗劫了一万多头牛,对辽东宗族说,签军屯,赵军提供耕牛。

    这种大便宜,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一时间,自是人满为患。

    保爷偷偷将五五开的分成,改为四六,又在签契约那天,临时改成了三七。

    如此,今年到秋收,朱雀将军李保,那就算完成赵帝的圣旨了。

    田地里,

    草原牛还是差了点意思,不如中原耕牛好用。

    西线的战报,李保多多少少听到一些。

    日他个仙人板板!

    什么与天同庆,什么千古未有!?

    白狼军那种金银堆出来的部队,打赢突厥不正常?

    不知道有什么好骄傲的?

    老当家跟全爷那些混蛋,得瑟的没完没了。

    要知道,守城的高句丽军,可是圣元皇帝都要躺下的力量。

    圣元不猛?

    上位之初,风雨飘摇,楚国还有霍氏、公孙氏两大豪强,

    可最终,圣元灭国吐谷浑,击溃蜀中蛮族,兴兵百万,讨伐辽东。

    这样的人物,最终因为辽河之殇,失去帝位。这攻坚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说东线打不动,真特么缺心眼。

    要是西线打赢了铁力时期的突厥,保爷就写个服字,

    可金真时期!就算西路军,把南王城和勒尔浑草原都占领了,

    朱雀将军还是呸一口在黑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