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 第218章 工程院的成立

第218章 工程院的成立(1/2)

    相当于惊爆眼球的五年计划,国家工程院的成立几乎悄无声息。

    但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工程院是夏国未来五年计划的核心。

    几乎所有重大工程的落地,都需要工程院的技术支持。

    事实上,国家工程院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孵化器,统筹全国科研力量,攻关重点项目,将一个个高精尖技术,变成一座座工厂。

    二月初,国家工程院成立大会在首都举行,各界代表齐聚一堂。

    乾老担任院长,朱老任副院长。

    周博因为忙于H-1量产线的事情,并没有将参加,但却当选了第一批院士。

    为了方便开展后续工作,工程院将分为南北两个分院。

    其中,北院在首都,南院在沪江。

    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沪江周围聚集大量重点工程。

    除了沪江兵工厂,还有钢铁厂、造船厂、电子厂、核电站等等。

    这些都是种子工程,将来要把这些技术扩散到全国,开枝散叶。

    除了周博外,姜明尚、姜思夏,沈宏良,黄明夏,秦三民,刘长风、孙教授等人也都当选为院士。

    这样一来,北院有乾老,朱老这样的大神坐镇。

    南院由周博领衔,同样兵强马壮。

    在沪江,南院也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开院仪式,随后,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展开了。

    比如,召集鞍钢,武钢,包钢等各大厂技术人员,到南院进行培训,并到沪江钢铁厂实地学习3000方特大高炉的建设和运营。

    然后,将3000方高炉的技术推广到全国。

    当然,要完成五年计划的目标,除了冶炼能力的提升,铁矿石开采能力也必须跟上。

    这又需要矿山机械和运输能力的保障。

    为此新建了一家工程机械厂——沪江重工,专门生产工程器械和车辆。

    相关技术都是由沪江兵工厂提供,周博直接把后世的徐州重工、一三重工、中联重科的工程器械都搬了出来。

    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混凝土泵车、桩工机械、港口机械等等。

    前来协助建设的毛熊专家都看傻眼了。

    与此同时,沪江造船厂也接到一个新项目。

    十万吨级大型散货船!

    而且一造就是五艘!

    而这仅仅似乎第一年的目标,未来五年,造船量还会逐年递增。

    未来夏国会有大量矿产和原油从海外进口,必须未雨绸缪。

    接到这个工程时,陈君威吓了一跳。

    万吨大驱的技术才刚刚消化,第二艘还没下水。

    另外核潜艇也在秘密建造。

    现在又来一个十万吨!

    当然,散货船和军舰不是一个概念。

    十万吨散货船自重也就两万吨,各种技术规格也不像军舰那样严苛。

    但即便如此,也有点超出沪江造船厂的能力了。

    虽然有周博技术支持,但陈君威还是感到压力山大。

    别的不说,工人就远远不够用。

    为此,沪江造船厂开始大规模招聘工人,工厂大门外,每天都排起长队。

    其实不光沪江造船厂,五年计划启动后,全国的大型工厂都开始招工。

    因为接下来的五年,各种大工程大项目要上马,是大干快上的五年。

    而项目大规模上马,看起来轰轰烈烈,也导致一个问题。

    就是财政紧张,俗称没钱!

    要知道,夏国现在百废待兴,半岛在打仗,本来就缺钱,现在又要上这么多项目,紧张是自然的。

    为此,周博向高层提出一个建议,发行国债。

    事实上,建国初,政府已经发行了一种叫做‘人民胜利公债’的债券,性质就是国债,但总体规模不大。

    而五年计划的建设规模惊人,需要大笔资金,胜利公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所以,周博建议发行'建设国债',规模100亿。

    这个数字让高层大吃一惊,要知道,当年整个夏国的财政收入还不到200亿,你就发行100亿的国债,这得还到猴年马月呀?

    这个时代,人们的经济观念还比较保守,接受不了大规模举债。

    毕竟,连鹰酱现在还老老实实地守着布雷登森林体系呢。

    对此,周博也是废了不少口舌,才说服政府高层。

    100亿看着多,但国债这种东西就是寅吃卯粮,借新债还旧债,循环打滚。

    只要经济规模不断膨胀,还债就不是问题。

    有了这100亿,大型项目纷纷快速启动,夏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

    同一时间,港岛。

    夜色中的维多利亚港灯火辉煌,将繁华的都市倒影在海面上。

    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