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某边城。
一场战斗正在这里发生着,而战斗双方居然是县令和百姓。
一百多手持盔甲、刀剑的护卫正守着一座大宅子,对抗着门外数百名手持锄头、扁担、柴刀的民众。
“大胆!尔等是要聚众谋反不成?”
宅院墙后传来一声大喊,明显能听得出略带颤抖的语气,以及说话者的底气不足。
而宅院门口,一个小官似乎是领头者,他愤怒大骂道:“我去你妈的!彭氏造反逃离,你身为县令却甘当彭氏走狗竟也要携民造反,你以为我们不知道?”
“谎报政令,杀官谋反,还私闯城防武库,你们已有取死之道!”
今天上午。
在陇西上百年的彭氏突然造反,带着数百私兵和上千被裹挟的佃农冲击了两座城,随后逃出国境。
而这座县城的县令是彭氏的官员提拔举荐起来的,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动手下准备假传政令、发动整个县的人造反。
然后第一步就卡住了……
在县令召集心腹官员筹备时,明明在之前向他靠近且听命于他的一个司长,在面对造反的问题上誓死不从。
不仅不从,还当即反抗杀死了好几个人,并且在被围杀前让自己的手下把消息散布了出去。
以至于造反之事还没展开,全城的人就都知道了。
而在得知有人要造反后,一个小官当即就煽动全城百姓武装反抗,只为了清算叛国之人。
当听说有人要造大王的反甚至想把全城百姓都拉下水时,许多百姓都愤怒了!
从情感上来说,当今大王绝对是他们心中最好的王,他没继位之前我们过的什么日子?现在这日子不好?你要造他的反,岂不就是想拦我们的好日子吗?
从理智上来说,一旦被牵连进造反里,那后果绝对凄惨无比,而现在有一个立功的机会。
至于造反成功……
醒醒,时代变了!
你的盔甲能挡得住大炮?
于是不到一个时辰,以县令为首的反贼就在一些想要立功的小官带领的百姓队伍围剿下,只剩下了这一座宅子。
到这里,他们虽然打不进去了,但还是能围起来的。
早在县城局势有变时,就已经有人去往周围县城报信,只要有官方的支援赶来,那这点敌人不足为虑。
宅子内。
县令坐在台阶上看着大门口,头发散乱,双眼无神。
其实他也不想造反的,只是他跟彭氏牵连得太深,他妻儿老小全都在对方手里,彭氏既然已经带人叛出了国境,那肯定也带上了自己的家人、不然不可能派人来让他也起事。
他不相信彭氏能成功,甚至不相信他们能再多活几天。
只要郡守反应过来,他们哪怕跑出了国境也得死个干净,甚至月氏要是得到消息了都会主动派兵替秦国杀了他们。
但同时,他也不相信郡守能把他家人从彭氏手下救出来。
既然家人死定了,那他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
主要是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
贪墨朝廷钱财不说,隐匿人口与田地甚至纵容亲信欺压百姓等等都是小儿科,他甚至帮着彭氏暗地里干过给还没和大秦建交的月氏卖精盐和退役武器的杀头大事。
也许,玄衣卫那里早就有了他的罪证,只等着什么时候把他们连根拔起。
可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得这么戏剧性。
他的造反居然连一个时辰都没撑过去……
县令带头造反,结果被一帮底下的小官员带着百姓给扑灭了,这估计会在日后的史书中被后来者当成反面案例嘲笑而遗臭万年吧……
与此同时。
秦国国境线之外。
一批人马正在荒野上快速朝着远处的大山而去。
路上时不时有人掉队,然后后方的一批护卫就会立刻把这些掉队的人给杀了,以至于到现在,队伍里一千多人大部分都是青壮年。
队伍最前方的马车里,一个青年掀开窗帘看了看后方哀嚎不断的人群,脸色狰狞。
“爹,我们都跑出国境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这帮贱民?自己跑不是更快吗?”
“再等等。”男人皱眉摇头。
“如果秦军追上来,以他们为人质可以拖延一段时间。”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他却隐隐感到了不安。
理由很简单,他们昨夜召集的人手,今天凌晨时分发动的反叛,到现在跑了整整一天都跑出国境线了,为什么秦军还没有追来?
原本掳掠的上千佃农和路上抓的百姓接近两千人,到现在只剩下了五百多人。
再跑一会,估计他们也得掉队。
难道也给杀了?
哪怕他们不是走的边关而是走的小路,秦军也不可能反应这么慢,为什么还没来?
一个时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