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 第667章 下基层

第667章 下基层(1/3)

    咸阳某坊。

    扶苏和李斯两人穿着便服行走在这里。

    扶苏觉得光坐在王宫里听报告不行,必须要看一看百姓真实的生活,父王和国师也经常说官员要多下基层。

    李斯原本不同意,太子是储君,怎能等同于我们这些官员?

    “朝廷所有人都是官员,我只是权力大一点,但也是靠着百姓爱戴才坐上这个位置的。”扶苏一句话给李斯干沉默了。

    他严重怀疑扶苏这是在搞政治正确或者道德绑架……

    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于是李斯带着他出来了。

    这个坊是一个普通的坊,挑选的方式也很简单,扶苏拒绝了李斯和王宫卫士的推荐,翻开咸阳城地图后拿个小石子随手一扔,小石子落到哪去哪。

    李斯暗暗记下了这种方式。

    以后各级朝廷对下方的巡查也按照这个来,杜绝当地官员特意挑一些好的地方来糊弄的情况。

    “李廷会,你以前是住在这种地方吗?”

    “不是。”李斯说:“臣以前虽只是个小官,但那时毕竟是在文信侯手下做事,他对臣这种看得上的人,还是挺大方的。”

    李斯那时只是一个郎官,俸禄不高。

    但那又如何?

    文信侯有钱啊!

    只要是他看得上且确认你有才华,别的不说,房子他给你解决。

    所以哪怕李斯当时在官员中依旧算穷困潦倒,但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仍旧是人上人。

    前方,一个巷口。

    三个老人坐在地上,借着正午的日光在这和老友说着话。

    对于他们来说,年轻人都出去了,孩童也耐不住性子在周围玩,只有他们既干不动也没多少朋友,日子过一天少一天。

    “三位老人家好!”扶苏走过去对着他们打着招呼。

    即便是便装,可扶苏和李斯身上的衣服依旧是普通百姓买不起的,远处还能看到几个望着这边的壮汉,明显是大户人家的公子。

    三个老者也回了一礼,两人回答着扶苏的问题,其中一人却看着扶苏陷入了思索。

    这娃娃,有点眼熟……

    这条巷子里,总共十六户人家,其中只有五户人家是近些年才搬来的,其他的十一户都住了很久了。

    而他们住这的方式……

    有靠着把儿女卖给大户人家的,有儿子在战场上战死、家中老弱无法再操持田地于是干脆进城的,还有些人,是儿女在城中做事他们在城外种田,老了干不动了才来的。

    三个老人中,一位甚至是前几天才来的,每个月来孩子这住几天,其余时候依旧住在乡下。

    当扶苏问及生活收入和支出,情况则更加严峻。

    十六户人家中,只有九户是自家的房子,其他七户都是租的,而他们每月收入的大半都用来维持租金了。

    “要不是大王亲政后我们日子好起来了,恐怕这巷子中有好几户都会搬走了。”

    “为什么?”

    “欠钱太多了呗,还不起只能走了。”

    扶苏陷入了沉默。

    这时,李斯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国师出现之前,秦国城市里的人口少得可怜,且大部分城市里的百姓依旧很困苦,时不时就会有人因为生活维持不下去而成为奴仆、佃农或者奴隶。

    但村落里许多人们依旧会往城市里挤。

    无他,能住在城里,本身就代表你的经济实力比城外的农人要好了,而且城内离官府近一些,自然也有许多便利之处。

    “我能去你们家看看吗?”

    三个老人对视着,犹豫着。

    一个刚才除了回礼就没有说过话的老人点了点头:“跟老朽来吧,他们二人有些不便。”

    等到了老人的家,扶苏才知道什么叫不便。

    这个老人的两个孩子都在商人手下做事,生活较为宽裕,有三间房,还能落得下脚。

    “那两人家都不如老朽这里,恐怕会怠慢殿下。”

    “你……认得我?”

    “殿下有一次去国师府时,老朽正好在国师府门外的广场上散步,有幸见过您一眼。”老人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说,他就住在最外面这间屋子,他想腾出点地方:“殿下只是换了装束,老朽想了好一会才想起来。”

    “这屋子很久了吧?”

    “好像二十多年了,要是有余钱,我那两个娃也想翻新一下。”

    “您有孙子吗?”

    “两个娃都没娶亲,老朽也着急……”

    看着扶苏丝毫不在意环境,坐在老人睡的稻草床上和他攀谈着,站在门口的李斯很是欣慰。

    他和扶苏几乎都是因为国师的到来而确立地位的,看着扶苏一步步成长,他心里居然有种……老父亲的欣慰感?

    这难道就是诸葛亮对刘禅的那种感情?

    许久后,两人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