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 第579章 石壕吏

第579章 石壕吏(2/3)

收入方面虽然比普通百姓高了点,但也绝对算不上富裕。

    不过这也是有好处的,医馆内的医官可以翻阅秦国所有医书、定期接受科学院医学院和朝廷太医馆的指导和培训;对于那些不在乎钱财只在乎医术的人来说,朝廷医馆是绝对的首选。

    而从现有数据来看,此时的秦国医者中,大部分都称得上医者仁心,朝廷医馆几乎吸纳了秦国九成的医者。

    或者说,这个时代能称得上医家之人的,都是宁可药架生尘也不愿意财源广进的贤者。

    儿子说完,老者又看向儿媳。

    儿媳摇了摇头,今天她去朝廷的制衣厂应聘,落选了。

    对此,不管是她还是老者、丈夫都不觉得意外。

    秦国如今适合妇女的工厂太少了,朝廷说是因为原材料受限,她们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想进去的人太多了。

    更何况,他们一家还是齐国迁来的,虽然没和其他迁徙者一样欠朝廷许多债务,但总归是外来者。

    三人结伴朝着城外的家走去。

    城内太贵,他们能住得起、但没必要。

    虽然生活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他们也只是普通百姓,朝廷不欺压、生活安稳、食有粮居有所,便已是普通百姓的盛世了。

    回到村里。

    村民们纷纷向他们问好。

    一个有学问的人、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会医术的,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黄昏时,里长带着三个小吏打着火把来到了村里。

    “县里要统计青壮人口,我来登记下。”里长说:“县令说是要拿这个去郡城争取几个厂的名额,你们村里有多少人?”

    在小吏核查村中青壮时。

    医者家里,登记完回来的男人看向自家老爹:“县令这莫不是在……携民意哭求?”

    按照此法,如果他是县令,去了郡城之后大可以拿着数据哭诉:你们看看,我们县有多少青壮,可资源就那么点,怎么发展得起来啊?

    甚至思维再拓宽一点,可以拿县中以前的经济数据、或者县里某些短板做辅助。

    总之一句话:我县惨啊!郡城不帮点我们该怎么办啊?

    老者摇了摇头。

    “爹,是我想得不对吗?”

    “你想得很对,但老夫的意思是,不要管这个事。”

    老者见过的事比儿子多,一些心思也比儿子多。

    仅仅这个举动,他想到了更多的方面。

    县令真的不知道本县的青壮数据?

    为什么要派人挨家挨户核查?

    为什么只要青壮数据?

    这似乎是一个不能深究的问题……

    ……

    楚国北部。

    一处村子里。

    一个中年读书人背着一个行囊走进了村子,想要在这里借宿一晚。

    可村子里没几个人,大多都是老弱妇孺,青壮更是一个都没见到,唯一一个青壮还是一只不知道是流浪猫还是村民家养的小猫——如果它也算青壮的话。

    尤福看了看村中,选了一户看上去房屋最好的人家走去。

    不是他嫌贫爱富,而是相对较好的人家,才可能有多出来的地方供他休息;不然去了贫苦人家里,就算人家好意收留他,他也不好意思麻烦对方。

    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个老人。

    四十多岁的年纪,也就比他大十多岁而已,但身体看上去很明显苍老无比,几乎与七十岁老人无异。

    面对对方的不信任,尤福打开行囊露出了几本书和几卷竹简——这是读书人才会有的。

    老人将他迎了进去。

    家中还有一个老妇,以及一个较年轻的女子和两个孩子,一个大约四五岁,一个还只有一两岁的样子。

    角落摆着一个柜子,上面有着一些草药,一旁还有一个捣药石罐。

    普通人家是不会有这些的。

    “叨扰几位了!”

    他行着礼,引得三个大人连连摆手。

    “你是读书人,可否帮我们念下信?我们的两个孩子被朝廷征徭役征去了,今日接到了小儿通过秦商寄来的信,可我们都不识字……”两个老人很明显有些不好意思。

    尤福当即点头,这是他应该做、且有能力做到的。

    年轻女子带着孩子进了里屋,男人接过信件,和两个老人一起坐在窗边,借着月光看向信件。

    “爹娘在上,儿给二老叩首,儿活着。”

    听到此话,两个老人相视一笑,心里最重的负担悄然落下。

    “只不知何时得以归乡侍奉,此次来信,亦有事告知。”

    “前日天大寒,朝廷无御寒衣物下发,大哥体弱,当夜不……”

    尤福的话戛然而止。

    月光依旧,照耀下的信纸略微泛黄,商行代笔者的字迹很是清晰,但在他眼中却那么扭曲、沉重。

    两个老人脸上的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