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 第575章 老手艺人

第575章 老手艺人(1/2)

    现在两座四合院的户主陈氏兄弟要一起出国,这房子自然是不会留着了,他们出去也要重新置办家业,花钱的地方多的很。

    不过,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四合院都不是什么好房产,有钱的人不愿意买,没钱的人买不起。

    四合院的价格这几年虽然一直在涨,但大多是有价无市,叫着热闹而已。

    比如陈氏两兄弟的这两个院子就是如此,他们开价3万元每套院子,询问的人倒是不少,但真想买的却一个没有。

    如此半年过去了,陈氏兄弟全家出国的手续都已经办妥,但是房子迟迟不能卖出去,这让他们很着急。

    如今终于又有了一个买家上门,他们兄弟俩都很积极。

    孙志伟是骑着自行车过来的,身上穿的也不过是普通的军装,但陈氏兄弟两一点都不敢小看他。

    这半年的卖房经历不堪回首,但也让他们长了不少见识,如今的有钱人从外表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

    就好比半年前,他们接待过的一个老头,穿的破破烂烂,但却能对房子里的东西如数家珍。

    很多跟这两套房子有关的故事,连兄弟俩自己都不知道的,对方却了解的清清楚楚,仿佛是对方亲身经历一般。

    后来因为对房子不满意,老头就走了。

    可一个月后,兄弟俩就听说了,那个老头花了五万块,买下了西什库大街的一座5进大宅子。

    5进呐,恭王府也才5进院落,这一对比,他们兄弟的这两套院子不过是民宅罢了。

    孙志伟愿意过来看这两套房子,自然也做过调查。

    这两套房子其实是不完整的,他们原本是一座五进院子的主体部分,不过旁边两进早年就被拆掉了,如今盖了别家的院子。

    他看中的其实是这个两个院子的格局,它不像普通三进四合院,前院和后院都很小。

    这两座三进院子的前后院,跟中院是同样的格局,都是带左右厢房的大院落。

    原本在现在的前院的前面,还有一进小院子,是当年完整四合院的前院,现在那里已经被拆,成了府右街的大街了。

    如果孙志伟知道几个月前那位老头的事情,应该能理解对方为什么不选这两个院落了。

    就因为它不完整,老年人购买四合院多数都是为了一个念想。

    比如,小时候他可能曾经在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现在老了,落叶归根,也想在原本的老院子里度过余生。

    只是这两个院子被拆的零零落落,老年人看着伤怀,反而不愿意靠近了。

    孙志伟过来后,就跟着两兄弟参观整个院子,里里外外看了个通透后,他已经决定买下它们。

    从兄弟两人的对话中,他已经知道,这两人根本不了解这两个院子的历史。

    孙志伟却不同,他一开始就从北平图书馆找到的资料中了解到,这里最早的时候是明朝勋贵的老宅。

    几百年来几经转手、扩建、拆分,它的历史逐渐淹没,这才导致没人知道这栋四合院的来历。

    可以印证孙志伟找到的资料可信度的是,他通过展开的空间发现,在右边四合院的最后一进院落的地下,居然还有一间密室。

    从他探测到的情况看,那个密室已经多年没人进入了,地面上因此积攒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密室中的一排排腐朽的箱子里露出的东西,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

    因为他可以看到里面装的大都是腐坏的米面、布料和兵甲,能称得上是钱的东西,可能就是其中一个箱子里的一堆纸张了。

    他依稀可以在那些腐烂的纸张上,看到有‘宝钞’的字样。

    这些东西对他都没用,不过,那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东西,博物院那边可能会有点兴趣,到时候可以喊他们过来看看。

    经过与陈家两兄弟的沟通,他们同意孙志伟用美元购买这两座院子。

    倒不是孙志伟不想用家里的存款付账,主要是他跟童佳佳的总存款不够同时买下两座院子。

    再加上陈家两兄弟反正要出国,他们自己换美元还要被中介吃一大口,不如让利给孙志伟。

    一周后,终于完成了交易,陈家两兄弟当天就搬走了。

    拿到房产证明后,孙志伟就找到当年,为他修整院子的大石作胡同的鲁师傅。

    老鲁师傅还是住在原本的小院子里,孙志伟过去的时候,他家里冷冷清清,只有老鲁一个人在家。

    见到孙志伟的时候,老鲁师傅对他依稀还有印象。

    因为在他一生做过那么多的工程中,孙志伟的那个院子是最特别的,尤其是那条细细长长的走廊。

    当年孙志伟是通过街道的梁姨来找他做的工程,他哪里敢怠慢,自然是十八般武艺都上阵了。

    当时为了给鱼池做防水,可花了他不少心思,甚至为了保证效果,他还偷偷贴钱用了祖传下来的,给皇室修建陵寝的防渗工艺。

    结果自然是好的,后来梁主任连连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