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去年春恨却来时 > 第466章 交心

第466章 交心(2/3)

眼神有瞬间的失焦和怔忡。

    谢贞观敏锐地捕捉到了元熹那瞬间的愣神和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他其实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她会如此在乎秦王,纵然兄妹是从小一起长大,可她的眼神分明不像是妹妹看哥哥的……

    难道是仰慕兄长,为自己找不到兄长这样的才俊而失望吗?

    谢贞观在心中点点头,默默衡量着自己与秦王的优劣所在,他下决心,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远超秦王,这样或许她就不会对自己失望了。

    元熹很快收回了目光,仿佛刚才的失神只是错觉,她深吸一口气,脸上重新挂起明媚甚至带着点满不在乎的笑容,转头看向谢贞观,语气轻松,“瞧三哥三嫂,感情真是好得让人羡慕。不像我,也没个人作伴……”

    谢贞观微微一怔,假装听不懂她的话,“公主除了秦王殿下,还有其他姊妹可以陪伴在侧啊……”

    真是呆子……元熹默默在心里嘲道,但她还是继续解释道,“我不喜欢同小孩儿一起玩,只喜欢和比我更厉害的人一起切磋,比如说……谢小将军你。”

    谢贞观脸红,只见元熹又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看向他,“狩猎、马球,这些热闹事儿,一个人玩多没意思,谢小将军,日后再有这等场合,你可得多陪陪我参加,做我的搭档如何?有你在,我很放心。”

    她的话语带着公主特有的骄矜,却也透着一丝真诚的邀请,甚至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谢贞观听罢,从内心萌发出一股强烈的想要守护公主的冲动,一种被她需要、被她信任的暖意。

    他迎上她的目光,眼神沉静而专注,仿佛许下一个郑重的承诺,沉声应诺,“只要殿下不嫌臣愚钝,臣愿为殿下鞍前马后,无论狩猎、马球,或是其他。”

    夕阳的金辉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投在潺潺的溪水和青翠的草地上,山谷间重归宁静,只余风声鸟鸣,以及两颗在共同经历和坦诚交心中悄然靠近的心。

    自那以后,元熹与谢贞观的感情渐渐升温,关系也愈发靠近,秋狩剩下的日子也经常一起度过。待秋狩结束回京之后,元熹便时常借着举办诗会或球赛的一些活动,邀请谢贞观以及他的妹妹们前来相聚。

    政和二十二年就在此悄然而去,转眼又便到了政和二十三年的新春。

    政和二十三年春,京城的空气里弥漫着杏花的甜香与新科放榜的喧嚣,贡院朱墙外,人头攒动,无数双眼睛紧紧盯着那张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皇榜。

    当礼部官员高声唱出名次,一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名字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花——宋济,寒门学子,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

    其应试文章迅速被传抄,文采斐然,引经据典,更难得的是对时弊鞭辟入里,提出的对策兼具务实与远见,引得朝野一片赞誉。一时间,“寒门贵子宋济”之名传遍京城,成为无数寒窗苦读学子的楷模。

    然而,盛名之下,暗流涌动,就在放榜次日,一则流言如同瘟疫般悄然扩散——这位新科榜眼,在春闱开考前夕,曾受邀参加过礼部郎中曹膺府邸举办的一场私人诗会。

    曹膺的诗会,素以清谈高论、不拘一格闻名,常吸引一些特立独行的文人墨客,宋济能参与其中,本也寻常。

    但有心人很快将两点联系起来:其一,曹膺身为礼部郎中,在贡院最终封存考卷前,负有核对数目、监督封存流程的职责,这给了他短暂接触密封考卷的机会;其二,有“目击者”言之凿凿,在诗会上,曾看到宋济与曹膺在僻静处有过一番“密谈”,只是不知在谈些什么。

    流言迅速发酵,从窃窃私语变成了公开质疑,紧接着,一份“铁证”被匿名递到了负责监察科场风纪的御史台。

    这份证据显示,在封卷前的某个关键时辰,曹膺曾短暂翻阅过密封好的考卷,而时间点恰与他诗会邀请宋济的日期接近。

    矛头瞬间直指曹膺——利用职务之便,考前泄题给宋济,而宋济,则成了依靠舞弊窃取功名的小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舞弊案并非是事实,而是有人故意构陷。而这构陷的幕后推手,正是稳坐政事堂的当朝宰相沈攸——

    他目光如炬,早已洞悉曹膺虽官职不高,却是秦王身边最重要的智囊,作为他的舅舅,是楚王上位路上最隐蔽也最致命的障碍。

    除掉曹膺,既能重创秦王羽翼,使其失去关键谋士,又能震慑那些依附秦王的寒门与清流势力,更可借机敲打秦王本人,使其在朝堂上暂时失声。

    至于是否清白,这早就不是他这个历经宦海沉浮的老狐狸该想的事情了。

    沈攸运筹帷幄,利用自己在朝中盘根错节的门生故吏网络和掌控舆论的优势,精心编织了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死局。

    匿名举报信和“铁证”的链条设计得环环相扣,指向明确,足以在舆论上掀起滔天巨浪,将曹膺与宋济死死钉在舞弊的耻辱柱上。

    消息传出不久后,便被递到了在勤政殿的御案上。

    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