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恭敬地回应:“陛下,臣定当全力以赴,保障资金充足,培训有序,监管严格,让水泥管道顺利投入使用。”
最后,朱由检对孙传庭说道:“孙爱卿,生产场地的安全监管、运输协调以及处理铺设施工纠纷等工作,就由你承担。要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加强巡查监督,确保生产与运输安全,妥善解决施工中的各类纠纷。”
孙传庭抱拳,语气坚决:“陛下,臣定会恪尽职守,保障生产运输安全,维护好施工秩序,让水泥管道工程稳步推进。”
会后,洪承畴即刻行动。他四处张贴告示,召集各地精通烧制、材料研究的工匠和学者,组成了一支研发团队。他们深入矿山、窑厂,采集各种可能用于制作水泥的原料样本,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等,带回工坊进行试验。
经过无数次的原料配比试验和烧制尝试,洪承畴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经过多日努力,我们已初步确定了一种水泥配方,烧制出的水泥具有较好的粘性与硬度。同时,臣已安排工匠打造生产水泥管道所需的模具,联系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在场地选址方面,选定了一处靠近石灰石产地且临近河道的地方,便于原材料运输与产品外销。”
朱由检点头说道:“洪爱卿,这是个好开端。但仍需对水泥配方进行优化,确保其性能稳定。模具与设备的制造和购置要保证质量,不可马虎。”
与此同时,杨嗣昌开始积极筹集资金。他与户部反复商讨,争取到了国库的专项研发资金,又向各地富商、商会宣传水泥管道的前景,吸引他们投资。为了建立质量监管体系,他挑选了一批责任心强、懂工程技术的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准备派往生产和施工一线。
杨嗣昌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资金筹集工作进展顺利,各方投资陆续到位。质量监管人员的培训也已完成,他们将严格把控水泥管道的生产与铺设质量。关于施工人员的培训,臣计划先在京城附近选取一处下水道工程作为试点,让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水泥管道的铺设技术。”
朱由检赞许道:“杨爱卿安排得当。培训要注重实际操作,让施工人员切实掌握铺设要点。”
孙传庭则紧锣密鼓地制定生产场地的安全规范和应急预案。他到选定的场地考察,规划了安全通道、消防设施的布局,安排士兵对场地进行巡逻。同时,与各地官府沟通,协调运输路线,确保水泥管道运输顺畅。
孙传庭对负责安全监管的士兵们说道:“生产场地情况复杂,安全隐患多,你们务必严格监督,确保工人遵守安全规范,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随着筹备工作的完成,水泥管道的生产正式开始。工坊内,工人们按照新配方烧制水泥,将水泥灌入模具制作管道。然而,生产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次烧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当,导致一批水泥的质量出现问题。工坊负责人焦急地向洪承畴汇报。
洪承畴立刻赶到工坊,与研发团队一起检查问题。他严肃地对工坊负责人说:“温度控制是烧制水泥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立刻查明温度失控的原因,加强对温度的监测,绝不能再出现此类问题。”
经过检查,发现是测温设备出现故障。洪承畴立即安排更换设备,并加强了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查。
与此同时,杨嗣昌在组织施工人员培训时,部分施工人员对水泥管道的铺设方法心存疑虑。
一位老工匠对杨嗣昌说:“杨大人,这水泥管道与我们之前用的管道不同,这铺设起来心里没底啊。”
杨嗣昌耐心地解释道:“老师傅,水泥管道虽然不同,但铺设原理是相通的。我们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大家按照规范操作,一定能掌握。而且,水泥管道更加坚固耐用,铺设好后能让下水道使用更长久。”
为了让施工人员更好地掌握铺设技术,杨嗣昌增加了培训的实操环节,安排经验丰富的师傅一对一指导。
孙传庭在巡查生产场地安全时,发现有工人在操作重型设备时未按安全规范佩戴防护用具。他当场制止,并对工人进行了严厉批评。
孙传庭说道:“安全规范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不遵守规范,不仅危及自己的生命,还可能影响整个工程。以后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严惩不贷。”
随着生产的推进,第一批合格的水泥管道终于生产出来。洪承畴带着样品进宫向朱由检展示。
“陛下,经过不断改进,我们已成功生产出合格的水泥管道。您看,此管道质地坚固,密封性良好,非常适合用于下水道铺设。”洪承畴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由检仔细查看管道,满意地说道:“洪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