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513章 南洋教堂

第513章 南洋教堂(2/3)

在街道上,观察着四周。孙传庭警惕地留意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洪承畴和杨嗣昌则小声交流着对这座城市的初步印象。】

    【“陛下,你看这些西洋人,对当地百姓似乎颇为苛刻,街道上的土着劳工神色萎靡。”洪承畴低声说道。】

    【朱由检微微点头,目光落在一个正在搬运货物的土着身上,那人身形瘦弱,却扛着沉重的货物,脚步踉跄。】

    【这时,一个西洋监工模样的人走过来,对着那土着就是一脚,嘴里还骂骂咧咧地说着听不懂的语言。】

    【朱由检心中一阵怒火涌起,但还是强忍着,对杨嗣昌说:“杨爱卿,想办法找个懂他们语言的人,朕要了解更多情况。”】

    【杨嗣昌领命而去,不多时,带来了一个当地的少年。少年有些胆怯,但在杨嗣昌的安抚下,逐渐放松。】

    【朱由检温和地问少年:“孩子,你能帮我们翻译一下他们说的话吗?”】

    【少年点点头。正巧此时,不远处一群西洋人正在热烈交谈,少年仔细听了一会儿,翻译道:“他们在说最近从本土运来的货物太少,利润降低了,打算加大对种植园和矿山的压榨,让土着们干更多的活。”】

    【朱由检眉头紧皱:“如此行径,实在可恶。这哪里是发展,分明是剥削。”】

    【孙传庭气愤地说:“陛下,这些西洋殖民者,如此对待当地百姓,实在令人不齿。”】

    【洪承畴思索着说:“陛下,看来他们的治理模式虽能带来短期利益,但隐患极大,极易引发民愤。”】

    【朱由检等人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座热闹的集市。集市上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西洋的钟表、火器,南洋的香料、珠宝,应有尽有。】

    【朱由检走进一家售卖火器的店铺,佯装成商人询问价格和性能。店主是个西洋人,见有生意上门,热情地介绍起来。】

    【通过少年的翻译,朱由检了解到这些火器的制作工艺和威力。他心中暗暗思忖,大明的火器发展虽已有一定成果,但与这些西洋火器相比,似乎还有提升的空间。】

    【离开店铺后,朱由检对洪承畴说:“洪爱卿,看来我们的火器制造,还需加大投入,精进技术。这些西洋火器,确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洪承畴点头称是:“陛下所言极是,回去后,臣定会同工部,商讨火器改良之策。”】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座教堂前。教堂里传出阵阵钟声,一些西洋人和当地土着正陆续走进教堂。】

    【朱由检好奇地问少年:“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少年回答:“他们在做礼拜,西洋人信奉他们的上帝,经常来教堂祈祷。”】

    【杨嗣昌说道:“陛下,这宗教在他们的治理中或许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妨进去看看。”】

    【于是,众人随着人群走进教堂。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墙壁上绘满了宗教壁画。一位神父正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教义。】

    【少年小声翻译着神父的话:“他在说,大家要顺从上帝的旨意,服从殖民者的管理,这样死后才能升入天堂。”】

    【朱由检听后,心中明白了几分:“原来他们用宗教来麻痹当地百姓,以此巩固统治。”】

    【离开教堂后,孙传庭忍不住说:“陛下,这等手段,实在阴险。”】

    【朱由检神色凝重:“这也提醒我们,在海外发展中,文化的引导至关重要。我们既要传播大明文化,也要防止他国不良思想的侵蚀。”】

    【随后,他们又走访了当地的种植园和矿山。在种植园里,他们看到土着劳工在烈日下辛苦劳作,却只能得到微薄的报酬。在矿山中,恶劣的工作环境让许多劳工身患重病。】

    【朱由检心情沉重地说:“诸位爱卿,看到这些,朕深感痛心。我们大明在海外的发展,绝不能走他们的老路。我们要以民为本,让百姓真正受益。”】

    【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纷纷表示赞同。】

    【夜幕降临,朱由检等人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在房间里,他们围坐在一起,总结这一天的所见所闻。】

    【朱由检说道:“今日深入西洋殖民者之地,让朕看到了他们的贪婪与残暴,也看到了我们需要改进和警惕之处。洪爱卿,你先说,从今日的经历中,你认为大明海外发展应着重注意什么?”】

    【洪承畴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臣认为首先要注重民生,不能为了利益而压榨百姓。同时,在经济发展上,要注重技术创新,就如火器制造,我们需迎头赶上。”】

    【朱由检点头,又看向杨嗣昌:“杨爱卿,你有何看法?”】

    【杨嗣昌说道:“陛下,文化方面不容忽视。我们要弘扬大明文化,增强海外子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警惕他国文化渗透。在贸易上,我们也需进一步拓展,不能让西洋人独占先机。”】

    【朱由检转而问孙传庭:“孙爱卿,军事方面呢?”】

    【孙传庭抱拳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