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480章 能源困局

第480章 能源困局(2/3)

臣已有对策。”他呈上一个铜制圆筒,“将磁石磨粉混入陶土,制成‘磁吸滤烟管’,可吸附黑烟中的杂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改良后的炉灶刚投入使用,更大的危机却接踵而至。边关急报:鞑靼突袭西域商道,石脑油运输线被切断!】

    【“陛下,库存只够支撑半月!”户部尚书急得直擦汗。】

    【钦天监监正突然高呼:“臣夜观天象,发现太阳黑子异动,或可利用日光取火!”】

    【众人皆惊:“日光如何取火?”】

    【林小满眼睛一亮:“我曾见孩童用琉璃片聚焦阳光引燃艾草,若打造巨型铜镜……”】

    【短短十日,黑金署打造出“聚光铜镜”。镜面如磨盘大小,通过多面小铜镜折射,将阳光聚成炽热光点。】

    【“成功了!”士兵们欢呼,干木瞬间燃起熊熊烈火。】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阴天怎么办?”农夫愁眉苦脸,“总不能靠老天爷吃饭。”】

    【阿巧却想起老家的“晒盐板”:“用黑色铁板聚热,白天吸热,晚上保温,或许能慢炖食物。”】

    【这场危机倒逼出更多创新。街头出现“日光蒸饼摊”,摊主转动铜镜,片刻间面饼金黄酥脆;染坊用“日光聚热池”煮染料,节省大量燃料;更有匠人发明“夜光储能砖”,白天吸收阳光,夜晚散发温热。】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发明,煤商们坐不住了。张员外带着厚礼拜访陆明远:“陆大人,只要您限制石脑油,我等愿献上半数家财……”】

    【陆明远将礼盒扔出门外:“百姓冷暖,岂可用钱财衡量?”】

    【然而,更大的转机来自民间。一位老猎户找到黑金署:“我在深山发现一种‘白泥’,晒干后遇火即燃,烧起来没烟没味。”】

    【经检验,这竟是后世所说的“白磷矿”。林小满立刻投入研制:“若将白磷混入陶土制成‘引火砖’,生火再也不用费力!”】

    【当又一年霜降来临,京城街头的景象焕然一新。有人用聚光铜镜烧水,有人用引火砖做饭,沼气管道在地下纵横交错。煤商张员外站在自家冷清的炭场,望着百姓家中跳动的蓝火、白光,长叹一声:“时代,真的变了……”】

    【引火砖与白磷矿的发现,让能源之争愈发激烈。张员外勾结朝中保守派官员,在朝堂上掀起风波。】

    【“陛下!白磷易燃易爆,实乃妖物!”御史大夫举着被烧穿的奏折,“前日某工坊因白磷泄露,半条街化为灰烬!”】

    【陆明远却呈上铁制密封盒:“臣已研制出‘锁磷匣’,双层铁皮夹石棉,可保万无一失。若因噎废食,才是置百姓于寒冬!”】

    【民间智慧也在危机中迸发。】

    【“林师傅,试试这个!”豆腐匠老周推着木轮车赶来,车上堆满豆渣,“我把豆渣掺着黏土、白磷做成‘耐燃饼’,比引火砖更经烧!”】

    【林小满眼睛发亮:“再加上炭灰增加韧性,成本更低!”】

    【与此同时,能源革新催生了全新行业。】

    【“聚光镜维保!调校角度、打磨镜面!”】

    【“沼气管道疏通!专业通管,漏气立修!”】

    【更有能人发明“能源计”——黄铜制的仪表,可测量石脑油、沼气的使用量,按刻度计费,彻底改变了能源交易模式。】

    【边关战事却因能源变革出现转机。】

    【“报!神机营改良火炮成功!”将军呈上图纸,“用聚光镜提前预热炮弹,射程提升两倍,威力惊人!”】

    【鞑靼骑兵望着明军阵中射出的“天火”,惊恐逃窜。战后清点,竟发现敌军营地中藏有仿制的聚火装置——原来他们也在暗中学习大明技术。】

    【能源的互通带来贸易新貌。】

    【“波斯商人愿以香料换石脑油提炼术!”】

    【“东瀛使者求购聚光镜,愿出三倍白银!”】

    【陆明远趁机提议:“陛下,可设‘能源互市’,以技术换资源,以创新促和平。”】

    【然而,隐患仍未根除。】

    【某日,南方水镇突发沼气爆炸,数十间房屋损毁。幸存者哭喊:“明明按时缴费维保,为何还会出事?”】

    【调查发现,当地官员与工坊勾结,私自缩减管道厚度,中饱私囊。】

    【朱由检震怒:“斩!凡涉及能源贪腐者,一律严惩不贷!”并颁布《能源监察法》,设民间监督员,百姓可直接弹劾不法官员。】

    【春日,朱由检登上观星台。远处,风车田随风转动,聚光镜阵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城中,百姓用耐燃饼生火做饭,孩童举着简易太阳能风筝奔跑。】

    【“陆卿,你看。”朱由检指着市井烟火,“当初为能源焦头烂额,如今竟开出这般繁花。”】

    【陆明远望着熙攘人群:“陛下,真正的‘黑金’,从来不是地下的矿石,而是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